接地氣的都是汽配城風格,瞎改改弄出來的他都覺得丟臉……汽油車時代就先天不足,想要追趕回來太難了。
所以中國才大力推動電動車,想要在新的起跑線上搶奪優勢。楊銘也不免琢磨了兩下,沒多少造車歷史的特斯拉都能成,換別人來呢?
“你想什麼?”丹尼爾碰了他一下。
楊銘神遊回來,分享:“其實我就是想過,玩車到一定高度後,是不是會有自己也參與的念頭?”
“你想造車?”喬納森不愧是同好朋友,一眼明瞭。
楊銘笑著:“想和實際不是一碼事。而且我的著眼點也跟傳統車企不同,我是想弄一些更快更極致的公路賽車。”
“這是一片正在發展起來的市場,怎麼不行!”喬納森著眼點也不同。
他理由:“帕加尼、柯尼塞格這些小廠,三十幾個工人都不妨礙它們把名氣打出去,所以要麼外形出眾,要麼效能強大,二者都是亮點。”
楊銘幹了一口雞湯:“看看有沒有機會吧。真的想要把品牌搞起來,面對的環境和問題都太多了。”
“是。”他沒反對,因為楊銘想做的是高階跑車,這對技術要求就更高了,還要打出名氣,那就需要透過賽事。
想起來也是有些難度的,小投資興不起風浪;大投資他又不是這個領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的。
“看以後有沒有機緣了。”楊銘也沒把事情說得太死,因為他感覺說不準以後會做的。
第一是造電動車真的不難,這年頭連賣吸塵器的也都推出電動概念車了!難點是在於整個產業鏈,是產量和經驗。
第二是黑卡的兌換裡就有這方面相關技術,不過需要的資金數量還不是他目前身家可以消費的。
至少在今年能賺到錢之前、在還清身上鉅額債務之前,他依然是個“負翁”,只能花花小錢,還不敢搞大動作。
“若有我想聘你當顧問。”楊銘再說,喬納森是專業玩車的,尤其是對改裝領域見解、朋友都一大幫。
“沒枉我把你當好朋友!”喬納森笑著,對方記得跟他分享,這確實挺令人感動的,雖然目前啥都沒。
但楊銘是那個只要肯,就會有資金實力去做的富豪,萬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