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叫他把那裡的稅銀,用於軍費。不必另開財源。”
“皇上,臣不同意楊御史的見解。光州稅銀是有一些,但如今已經很少,那裡的銀子,已經歸三藩剿匪開支,仍不敷軍費消耗。楊御史忠心可嘉,但此議為空談。”
羅木生站出來,反對楊奎。
他的意思是,楊奎雖然是御史,但是對於朝廷經濟事務並不明白,如此說,只是外行在說空話而已。
“羅木生,你休要花言巧語,矇騙聖上。三藩屢向朝廷索要餉銀,朝廷給了他們那麼多錢剿匪,可是匪患越來越多,這個剿匪究竟是怎麼剿的?”
“當初王子騰一個京營在九江,才一萬來人馬,兵馬一到,匪患即除。幾年來各地安寧。怎麼如今京營一撤,各地就匪患四起?三藩幾十萬人馬剿匪,這土匪卻越剿越多,如此古怪之事,豈不令人生疑?其中內幕,還請皇上明察。”
楊奎越說越氣憤,到最後幾乎是聲淚俱下。
“皇上,楊奎無妄猜測,妖言惑眾,有挑撥聖上和三藩之嫌,離間君臣之意,況且他年事已高,神志不清,臣請彈劾楊奎。”
肖道宗早就看楊奎不順眼了,豈能放過這個機會。
“嗯,楊愛卿,你今年多大了?”
“回皇上,臣今年六十有五。”
“楊愛卿素有清名,從先皇時起,就忠心耿耿。如今雖然出言無狀,但念你神志不清,年事已高。彈劾之事作罷。請乞骸骨吧。”
“皇上……。”
楊奎還想說,身邊的工部吳尚書把他拽住了。
“快領旨謝恩吧,難道你真要惹怒皇上,被人彈劾麼?不為你的一家老小想想?”
“臣領旨謝恩,臣告退,吾皇萬歲萬萬歲。”
楊奎跪下謝恩出去,出了紫禁城,在金水橋上站住,回頭望望這座紫禁城,不禁連連搖頭。
該說的也都說了,也對得起先皇了。三藩的狼子野心,如今幾乎路人皆知,皇上怎麼就看不明白呢?
他到底在想些什麼?難道連自己的江山都不要了麼?
第0511章 三藩家眷逃跑了
散朝後,羅翰林就直接到了大柵欄的達三江酒家。
宋寬已經在這裡等候他了。
“羅翰林,哦,不,現在該叫羅尚書了,氣色不錯啊。”
“宋老弟,不必客氣,還是叫羅翰林覺得親切些。”
“好,那就還叫羅翰林,這個稱呼,總是讓我有些懷舊感,想起我們當初相交相知的時光。”
“是啊,你我本就是情義之交,跟別人的功名利祿之交,是不同的。”
“羅翰林是高雅之人,羅家是詩書世家,總是跟一般人不同的。今日早朝如何?”
“幸不辱使命,皇上準了。這下子你們的軍費就有了著落了。”
“全仗羅翰林成全。”
“宋老弟客氣了,不過是為了皇上辦事,為的也是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蒼生。身為臣子,應該的。”
“快請吃些茶,是否吃酒?”
“隨便吃些早點就行了,酒就免了。今兒個心情不錯,順便把楊奎那老匹夫扳倒了,倒是一件意外之喜。”
“哦,那楊奎聽說素來桀驁不馴,先皇的時候,就得罪了不少人,如今終於有了報應。”
“實在是他說的太不像話,肖道宗才出手的,我倆聯手,他就請乞骸骨,回鄉養老去了。”
“哦,他說了些什麼?”
“唉,盡是些胡說八道的話,不說也罷。”
羅翰林雖然如此說,還是把楊奎指責三藩剿匪的話,說了一遍。
“唉,要說人心不古,這話就是說的楊奎了。我們幾家世代鎮守西南,每每危難之際,總是挺身而出,也就難免招人非議了。”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宋老弟不必對此耿耿於懷。今後有我們在朝上,諸事自會照應的。”
“那就謝謝羅翰林了。”
宋寬說著,掏出一沓銀票,塞進羅翰林衣袖裡。
“這是一萬兩,不成敬意。”
“宋老弟太客氣了,籌集軍費,也是為朝廷辦事嘛,怎麼能叫你出錢呢?”
“是為朝廷辦事,但是,若不是羅翰林在朝上發聲,此事也不能如此順利。你自己已經答應出一萬兩,怎麼會叫你自己掏腰包呢?還請羅翰林笑納,今後用得著羅翰林的地方,還多著呢。這一份,是羅大學士的,羅大人事務繁多,就不打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