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走了,才近了夏桃,咀嚼了半晌還是說道:“桃姐姐,你以後可要小心了,怕三阿哥是要記仇於你了。”
夏桃心裡也明白,憑弘時的性格,沒本事反抗於父定是要尋自己的黴頭好快意於心。哎,平白得罪了這位小爺,真不知能否平安出了王府。
端午家宴不過一男多女加個三阿哥。
所有人見王爺身後而來的三阿哥明顯腫紅了半邊臉,只是暗驚垂了首。李氏雖知這會子不能說什麼,卻還是故意失了雙眸落下淚來。
胤禛見此本要喝斥,轉念一想弘時已受了責罰若此時再發作了其母,怕不易於父子親情,便忍了下來,道了聲“開飯”。
相較於李氏無聲的邊哭邊吃,其他人的謹言垂首,年氏便顯得泰然許多。
因著除夕家宴胤禛給的那盤端糕,年素堯漸漸便覺得王爺也不是無心之人。
人一旦對他人存了好感,便不自覺寬泛了一切標準。在年氏眼裡,三阿哥一向是個不省心的小孩,王爺這一次教罰於子是最合適不過的正理。
連福晉都要同情的替弘時夾菜,偏這個年氏對自己不聞不問,還一臉活該,不得不叫弘時氣怒:果然,什麼樣的主子便有什麼樣的奴才,這主僕二人沒一個是好東西,一對禍弄於阿瑪前的小人。先叫你們囂張了去,總有一天,當爺得了王府的位子,要將你們送作了一塊下油鍋炸了。
這便是才七歲弘時以為最爽快的懲罰。他雖是刻於己下卻並不是真的敢為之人,不過氣憤之時小肚算計罷了。可誰人不是一件件壞事積起、一筆筆偏執累著才鑄就了行為、處事的章法呢?
弘時,這個生錯王府的孩子註定要因為自己、因為父母、因為身世、因為環境、因為太多人有意無意的促成而走向他註定的可悲之旅。那時,再難有人想起他初時降生給父母帶來的喜悅,再難有人想起他也曾經可愛地要摘下樹間的花朵送給喜歡看花的阿瑪,再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