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2 / 4)

小說:崇禎盛世 作者:宮本寶藏

的射程,凡重在70斤以上的,可達五六里。1、2號佛郎機可用於水戰。要塞型佛郎機炮重達1000斤,威力遠超1、2號。

明代佛郎機炮是歐洲早期後裝炮的發展型,但又不同於現代的後裝炮。它前有準星,後有照門,可從照門孔內進行瞄準,有炮架,可以上下左右轉動。腹部膨大,留有長口,炮身外面用木包住,並加以防炸裂的鐵箍,另有子銃5個,在子銃內裝填彈藥,輪流安入腹部的長口內發射。(注:子銃又稱提心炮,相當於火炮的藥室部分,它是一種比母銃身管稍細的又一炮管,與母銃身管一起構成雙重炮管。)因為採用子母銃分離方式,所以體重較輕,最輕者僅有150斤,重者達千斤。《明史》記載佛郎機炮:“銅為之、長五六尺,大者重幹餘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長頸,腹商修孔,以子銃五枚夕貯藥置腹中,發及百餘丈。”這種火炮的優點是以子銃預貯彈藥,不必臨時裝填,可加快發射速度。缺點是身管較短,和紅夷炮相比,不能有較遠的射程。

歐洲資料,短加農炮射程在340至2000米之間,在六七百米時命中率最高。而中國因為罕遇歐洲那樣強大的海上對手,所以仿製的船用佛郎機炮彈重量比較輕,千斤巨炮在射程上可以與紅夷炮相比,達到兩三千米。有史料記載紅夷炮射程可達十里,即五千米,估計是設定在高城上的緣故,野戰或海戰很難達到。

17世紀上半葉,明朝天啟年間(17”世紀20年代)從澳門葡萄牙人手上買來並仿製,這是一種前裝滑膛炮,即歐洲的寇非林長炮,廣泛用於當時英國與荷蘭的戰艦。《明史》記紅夷炮之輸入及其形制效能:“其後(指輸入佛郎機炮以後),大西洋船至,夏得百炮,曰紅夷。長二丈餘,重者至三千斤,能洞裂石城,震數十里。”由此觀之,紅夷炮身管長度達二丈餘,而佛郎機炮的身管卻只有“五六尺”(見上述引文),前者約為後者的四倍,其射程之遠,威力之大,便是理所當然的。同時,身管長大,其炮體重量亦必相應增大,否則難以保證炮身的結構強度,紅夷炮重至三千斤,佛郎機炮最重只有千餘斤,反之,炮體笨重是紅夷炮又一特點,也是其缺點所在。但射程遠威力大的優點卻使它能夠壓倒佛郎機炮而後來居上,正如時人所謂:“今紅夷銃法盛傳中國,佛郎機又為常技矣。”顯而易見。紅夷大炮作為長身管、遠射圈的重型火炮。與上述西方同時期的長炮是屬於同一型別的。有效射程最大已達2000碼。約1830米。

明軍火炮發射的彈丸有三種:實心彈、霰彈、開花彈。

實心彈——這種炮彈內部沒有火,藥,由鐵或者鉛鑄造而成,少量是用石塊磨成球體,主要用於攻城洞穿城牆工事,射程遠,但是對人員殺傷力不大,除非直接命中或靠擊中其他物體。使之碎裂飛濺,造成間接人員殺傷。

霰彈——在當時是野戰火炮的大威力彈種,由數斤鉛鐵小丸構成,也有裝填碎石的,射擊時一打一大片,以殺傷人員為主,但是霰彈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射程近,有效殺傷約在三百米內(一說五百米內)。

開花彈——這是爆炸性彈丸的別稱,內部裝有火。藥,因其炸開時彈片四射。猶如花朵綻放而得名。中國自南宋末期就出現了鐵殼開花彈,其改進型曾被元軍用於征討日本之役。炮射開花彈在明代中後期得到廣泛應用,如寧錦大捷,就是使用這種炮彈的成功範例。和佛郎機炮不同,明軍的開花炮彈是自己研製的,公元1488一1505年,明人在傳統爆炸性火器的基礎上發明了被稱為“毒火飛炮”、“擊賊神擊石榴炮”等早期爆炸彈,這一時間不晚於西方同期出現的開花彈,而且毒火飛炮還是化學彈頭,“內建砒霜、毒,藥,落地後爆炸,藥物和鐵殼碎片同時殺傷敵軍。”其威力堪稱當世獨步,石榴炮是常規彈頭,“形如石榴,碗口大小,內建火,藥,配以特製慢燃火種,拋至敵陣,受震而爆。”東西方的開花彈有明顯區別:西方開花彈是在鑄鐵彈體上開一個口,以木製的信管塞住,在信管內裝上緩燃火,藥來引爆;而明代的開花彈則是球體表面有一突出臺體,檯面中間有一圓型小孔,在小孔裡插上藥捻來引爆,設計比信管型尤為科學,其實無論“信管”還是“藥捻”,都屬於時間引信,是現代炮彈引信的始祖,這也證明了東西方是各自獨立研製出開花彈的。

火繩槍就是靠燃燒的火繩來點燃火,藥,故名火繩槍 火繩槍在火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是現代步槍的直接原型。火繩槍的出現也改變了戰爭的形態,伴隨著火繩槍的發展人類的戰爭從冷兵器進入到熱兵器時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