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部分(2 / 4)

小說:崇禎盛世 作者:宮本寶藏

教在中國興盛起來了。宗教利用了氣功,把氣功神秘化了。本來氣功是練氣修德,很具體很實際的,可是宗教化以後,就追求修煉成神、成仙、成佛了。這麼一來,氣功的科學本質沒有了。但如果翻開中國氣功史,可看到就在晉、隋、唐這一時期,有很多古人用氣來命名的著作,如《氣訣》、《氣經》等,書中寫的都是練氣、用氣的內容。《氣經》中講了幾十種練氣、用氣的方法,連發放外氣的方法都有,叫“布氣”。以後的宗教淹沒了氣功,氣功的名詞就沒了。

金、元之後,很多練功夫的,為了抵外族的侵略,將氣功的修煉用到武術上來,逐漸形成了武術氣功。隨著武術氣功的興起,慢慢破除了宗教的神學思想。你說有神、有佛、有鬼,練功時求神、拜佛,說有神、佛保佑,可是打仗的時候有本事的打死沒本事的,這個時候神、佛怎麼不來保佑?慢慢人們對宗教的信仰就淡漠了,氣功又逐漸從宗教裡面分離出來,重新開始講氣練氣,宋代就講吐納之氣了。隨著武術氣功的發展,武當派、少林派兩大家逐漸形成。

清末有了武當派的著作,也有了少林派的著作《少林拳術秘訣》,內有專章叫《氣功闡微》,專門闡述氣功。其中明確指出:“氣功之說有二:一養氣、一練氣。”於是氣功一詞又逐漸叫起來了,明清以後講練氣比較突出,到民國初年搞氣功的人就多了。1931年王竹林正式出版了《意氣功詳解》一書,直接以氣功命名。很多醫生透過學練道家、佛家功夫,把它用到醫療上來,稱之為“氣功療法”。最早是1934年董浩寫的《肺癆病特殊療法——氣功療法》,1938年方公溥又出版了《氣功治驗錄》,還創立了“公溥氣功治療院”。

這樣,氣功一詞,起於晉代許遜《靈劍子》一書中的“道氣功成”,以後發展到武術氣功,又以後成了氣功療法,但氣功一詞卻沒有廣泛傳開。一直到了解放以後,有個老幹部叫劉貴珍,在河北省衛生廳的同意和支援下,將自己練功與多年臨床經驗予以總結,定了一本《氣功療法實踐》,該書在衛生部的關懷下,正式出版,以後還譯成外文,“氣功療法”在國內外就傳開了。以後又把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部分,成立了氣功療養院、氣功療養所,在氣功治療、氣功研究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績。遺憾的是文化大革命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氣功打入十八層地獄的最底層。搞氣功的都成了“牛鬼蛇神”。

這樣一來把氣功基本“殺”的差不多了,掃乾淨了。“文革”結束之後氣功事業發生了空前的變化,正道功派發展成為一門獨特的科學。大家都約定俗成了,一說氣功都懂得指的是一門特殊的學問,“氣功”成了關於人們身心健康的一門特殊學問的代名詞了。

一般而言。氣功可分兩種。即養氣與煉氣。養氣就是道家靜坐功夫。把氣運在丹田,使之凝聚不散,不讓身外景物誘導而外洩。煉氣乃以執行為主。如拳術家在練拳時要用臂力,就把氣運到臂上;用腰力,就把氣運到腰上;假如四肢百胲都用力時,就把氣運到全身。氣有呼吸的區別,呼為陽,吸為陰;呼為動。吸為靜;呼為剛,吸為柔。要把陰陽、剛柔、動靜結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它的作用。氣要執行時,不可逆走,貴當順行。如順行的話,不但臟腑會舒暢,並可快慢自如;倘若逆運的話,內部各臟腑就要受到傷害,一些習練者練岔氣致傷致殘者時有所見。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複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執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執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於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執行通暢。

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絡,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鍊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絡、相互制約。

氣功在歷史上處於漢族民間流傳的狀態,並形成了醫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