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以商鞅為首的“變法派”拉攏了舊有利益階層中的精英勳貴子弟,分化了舊有利益階層中的一般勳貴子弟,接下來只要打擊舊有利益階層中的“頑固分子”,那麼剩下沒本事的庸碌人士又能成什麼事呢?
可以說,這是由於對舊有利益階層的分化和新興利益階層的確立,商鞅變法才能得以成功。
而其他的變法呢?
的確,從變法措施上來看,這些變法都是“利國利民”的,但是他們對舊有的利益階層採取的是“不問情由一棒子打死”的策略,而同時那些變法者又沒有培養起足以與舊有利益階層抗衡的新興利益階層。因此,當變法者本身不能再維持新法的時候舊有利益階層的反撲會一點阻力都沒有。變法自然也會失敗。
在正統教育中商鞅被殺是由於“舊有勢力的反撲”。
崇禎皇帝朱由檢覺得,秦惠王之所以會對商鞅“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是由於商鞅和秦惠王之間的“私人恩怨”而不是什麼“舊有勢力的反撲”之類的“政治鬥爭”。
如果商鞅被殺真的是由於“舊有勢力的反撲”那麼“變法派”和“保守派”之間必然會有一場曠日持久的政治鬥爭,新法也必然會處於“時廢時存”的狀態之下。即便沒有出現“新法時廢時存”這種現象但是古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性也必然會導致很多人被殺。
然而歷史上並沒有出現這個現象。
正統教育中以一句“因順應了歷史潮流而成不可逆轉之勢”把這個問題輕鬆的“河蟹”掉了。
商鞅變法的那些條件,其實歸結為一點就是:商鞅變法的成功,是因為他的變法是以絕對權力下的**統治為基礎的。
因為有國君的絕對權力支援和軍隊的絕對服從,在這樣的**統治下,只要是變法者制定的法令,人們理解的要服從,不理解的也要服從,不問本心,只看結果,再加上當時的民眾思想文化水平差,思辨能力低下並且沒有反抗這種**統治的能力,這樣的一刀切式的變法才偶然地成功了。
說白了,**統治加上民風單純,只要變法者不是腦殘瞎指揮,都會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在這樣的形勢下,貴族守舊階層既無兵權政權,又無群眾基礎,肯定翻不起浪來。另外,商鞅成功的利用外部威脅壓制了國內對變法的不滿情緒,也是成功要素。變法產生的矛盾,被他利用外部威脅延緩了爆發時間,這才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相比較,後來王安石的變法,顯然照搬了商鞅的部分手段,絕對攬權把持朝政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那一套變法套路。但是他高估了國家最高權力階層的支援力度,也忽視了群眾的思想開化水平,更沒有顧慮到宋朝比秦國強大得多的知識分子這一準權力階層的反對,尤其是沒有像商鞅那樣擁有純粹的變法團隊……最後才必然又可悲的失敗了。
至於張居正的變法……那幾乎可以說是他一個人的變法。既沒有緩和變法矛盾的措施,又沒有爭取上層和底層民眾的支援,相反,還因為他的強悍上位得罪了太多政敵,在這方面失敗得一塌糊塗。當然,他還做了在明朝最危險的一件事——成為權臣。破壞了上位者要維持的權力平衡,又得罪了方方面面的人,又沒爭取到變法惠及目標的支援,不失敗簡直沒有天理。
變法能否成功主要是看變法者和他的團體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駕馭和控制變法的過程,以及他們變法的最終結果能否為國家帶來足夠的利益。
王安石的變法之所以失敗,首先他沒有足夠的能力,其次他的團體變法並不是為了國家利益。
至於商鞅是不是死於頑固勢力的反撲,有一點很明確的表示了就是商鞅的新法在他死後仍然被執行,並最終幫助秦國統一了天下。(未完待續。。)
第0788章 有信心
在剛剛回到大明,重生於大明的時候,其實,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很短的一個時間內,腦子裡面就大致的理清楚了一個思路,這也是他為什麼這麼大力度的開始搞了三次京察大計!幾乎就要將京畿地區的所有官員都給拔除!
本來崇禎皇帝朱由檢的個性就是優柔寡斷,加上決斷急躁,這樣的個性的人,一般來說是不會這麼蠻狠的進行一項大事業的如此操作的,這就是因為他堅信自己的變法要比古代的其他四次變法都更為有利!因為他不但自己就是變法者,而且自己就是國君,不存在於來自上層的壓力!
況且他有十多年的時間,崇禎皇帝朱由檢是這麼認為的,他上一世都當政了十七年,這一世不可能會小於這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