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取鑑商鞅
其實什麼道理,崇禎皇帝朱由檢大概都知道,換做任何人,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看見的東西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跟開一個公司,就跟管理一個小家,其實沒有多大的分別,就是開源節流!
所謂開源節流,比喻在財政經濟上增加收入,節省開支。出自《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
中國古代的一種理財思想。開源是指促進生產、增加社會財富;節流是指輕賦薄斂、撙節支出。即主張理財之道在於積極發展生產,培植財源,同時注意減輕百姓負擔和節省政府開支,達到民富國也富的目的。
這一思想最早由春秋時期思想家孔丘提出。他認為治國之道在於安民,民貧則怨,民富則安。統治者不應當濫用民力,而應當保證農時以發展生產,增加民間財富,透過民富達到國富。《論語顏淵》中關於“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的論點集中反映了孔丘重視培養財源的理財思想。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墨翟也很重視發展生產和節省支出,他認為農作物的豐歉,決定著社會財富的多少和人民生活的苦樂。同時他竭力反對奢侈浪費,主張節用。
在《墨子七患》中關於“其生財密;其用之節”的觀點;集中反映了墨子的節用裕民思想。後來荀況兼取了孔丘和墨翟的思想,提出開源節流的理財思想。荀況所說的開源節流的流,不僅指節用;而且包括輕賦薄斂政策。他說:“故田野縣鄙者。財之本也;垣窌倉廩者。財之末也;百姓時和、事業得敘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荀子富國》)。
就是說理財治國之道,在於從鼓勵生產這一根本入手,要輕賦薄斂使百姓按時耕種以廣開財源,同時努力節省政府支出。才能充實國庫並留有後備以防意外。開源節流思想對中國封建社會的理財思想有深遠的影響,以後代開明理財家所推崇。
崇禎皇帝朱由檢非常清楚現在的大明,都有哪幾個非常重大的開銷,在外來經濟不斷衝擊大明的情況下,南方的富庶省份的農業作物,關係到國家經濟命脈的作物,不斷的被經濟型作物所取代,而大明的饑荒又是全國性的!這樣一來,就更加凸顯了遼東和中原地區亂局的經濟壓力!
而大明王朝在建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大分封。在這樣的亂世就更加凸顯了其弊端!
而“廢世卿世祿制,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則類似我國改革開放時施行的用“記件提成工資”式的“薪酬”制代替“鐵飯碗”。
我國在廢除“鐵飯碗”的時候。反對聲曾經有多麼強烈。印象最深的是那個時候人們一談論起來話題都是這個,語氣清一色的都是擔憂。但是最終怎樣?“鐵飯碗”廢除了,“薪酬”制全面施行,而人們的討論聲則銷聲匿跡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很簡單,“鐵飯碗”雖然意味著“不會餓死”,但也意味著無法拿到更多。也就是說,有本事的人和沒本事的人吃一樣多的飯。而“薪酬”制則意味著有本事的人能吃到更多的飯。這自然會得到有本事的人的支援。
也正是基於同樣的道理,“廢世卿世祿制,實行二十等軍功爵制”才能得以實施。
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勳貴子弟也一樣,也分三六九等。
實施“軍功爵制”以後,勳貴子弟中有本事的精英人士可以很容易的就拿到比原來的舊有制度下更多的利益,也就是說這些人將成為變法的最大受益者,這些人勢必會成為變法的強力支持者;而勳貴子弟中本事一般的平常人士也能拿到與原來差不多的利益,由於變不變法都沒有太大區別這些人只會成為“牆頭草”;至於那些勳貴子弟中沒有什麼本事的庸碌人士,他們是會反對新法,但他們又能掀起多大的浪呢?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在中國古代一直是“家”大於“國”大於“天下”的。“世卿世祿制”的爵位是授予“家族”的而“軍功爵制”的爵位是授予“個人”的。這就意味著對於一個家族來說只要能有一定數量的精英勳貴子弟和一般勳貴子弟這個家族的利益就不會受損。也就是說還有相當數量的庸碌勳貴子弟會由於“家族”原因而脫離“反對派”加入到“支援派”和“騎牆派”之中,這無形之中又進一步的減小了“反對派”的實力。
還有不要忘了,商鞅變法中有一條“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著又無形之中進一步減小了變法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