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部分(3 / 4)

小說:大宋將門 作者:指環王

假如轉出去的移民,十個裡面有八個死了,老百姓不是傻子啊,誰會願意去送死啊,他們根本不會聽朝廷的命令,只會拿起刀槍,跟你玩命!

陳勝吳廣的教訓,不就在史冊上寫著嗎!

舉事亦死,移民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到時候,登高一呼,遍地烽火,離著改朝換代就不遠了。

王安石的這份札子,一改他之前的風格,甚至說,完全變了一個人!拗相公提醒滿朝諸公,在制定國策的時候,如果眼睛裡光有數字,光算計著能增加多少收入,而不想著老百姓,能不能承受得住,那是行不通的!

因為你面對的是一群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牛羊!

要知道,這世上多一半的農民起義都發生在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乏陳勝吳廣一般的勇者。

拉拉雜雜,說了一大堆,那王安石就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嗎?

提出了,而且還很簡單!

王安石只有兩個字:分地!

就像幽州乾的那樣,給老百姓分地,有了土地,就有了活下去的本錢,也就能抵禦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劇烈動盪……不分地就是死路一條,怎麼都走不通!

第858章 定海神針

王寧安深知自己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一步走不對,就會產生無法挽回的失誤。

還是那句話,發展工業很好,但是工業化的後果同樣很可怕!

不要說別的,光是不久之前,地方的財政困窘,就敲響了警鐘,你發展城市,發展工業,必然會出現有地方得利,有地方受害,不患寡而患不均,真的有人因為吃不上飯,活不下去,揭竿而起,好不容易發展的成果,全都會毀於一旦。

王安石這次的上書,是徹底觸動了王寧安。

朝廷連著議了三天,也沒有結果。畢竟王寧安不鬆口,誰也不敢承擔後果。至於王寧安,他也沒閒著,而是派人快馬去兗州,把王安石請來。

“半山公,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能不能全都告訴我,我現在也是舉棋不定啊!”

王安石一身布衣,但卻神采奕奕,他看到王寧安的態度,臉上就止不住的笑。

“唉,王爺,你果然比王某合適,光是這份胸襟,就讓人欽佩!”

王安石抓起茶杯,灌了一大口,然後也不顧路上的疲憊,就和王寧安談了起來……不得不說,學問不是讀書讀出來的,而是拿腳板走出來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王安石這一次是自信十足,侃侃而談!

“兗州有田畝一百五十餘萬,其中一百二十多萬畝在以孔家為首的大戶名下,光是給他們幹活的佃戶就有近40萬,擁有自己土地的百姓不過10萬人,另外還有10萬左右的市民……這六十萬人當中,以佃戶情況最為悲催,就先說他們……平均每人能有3畝田,每年能產麥子450斤,豐年最多500斤,其中4成到5成要交給孔家等大戶,老百姓手裡的麥子最多300斤,脫粒之後,磨成麵粉,也就200斤出頭,扣除朝廷的田賦,苛捐雜稅,最後能剩下也就是150斤啊……也幸好百姓勤勞,能種一些豆子,油菜,再上山砍柴打獵,下河摸魚,勉強度日吧!”

王安石講述了百姓的生活,他的眼圈也發紅了。

“王爺,民生如此艱難,你讓他們怎麼改種棉花?萬一不成,一家老少,就要全都餓死!即便是豐年,商人大戶,也能透過壓低棉價,抬高糧價,把老百姓多掙的一點錢,都給榨乾淨了。王某真是慚愧,直到今日,我才清楚民間的狀況,如此情形,怎麼能推青苗法!王某真是害人不淺啊!”

聽著拗相公自責的話,王寧安動容了。

這個問題也就清楚了,歸根到底,是民間的產能太有限了,效率提不上來,老百姓手裡沒有餘錢。

“王爺,改種棉花,固然能增加收入,充實國庫,可是你想過沒有,最後的棉布要賣給誰,是普通百姓嗎?”

“當然不是,他們消費不起,大頭兒還是要賣到海外……不過棉紡發展起來,或許能吸納一些老百姓就業,他們的收入還能提升一些。”

“王爺,你斷然不能做此想!”

王安石斷然道:“普通百姓,種了一輩子田,他們不懂棉紡,尤其是蒸汽機,他們連聽都沒聽過……還有,多數百姓,連一句整話都說不清,他們沒法勝任工廠的工作!”

“那朝廷可以建學堂,免費培訓他們!”

“王爺!建學堂是要花錢的!”王安石苦笑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