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慶翻身下馬笑道:“鄧太守正在勸農嗎?”
鄧皓撓撓頭,有些難為情地道:“哪裡需要我勸,冬天下了三場大雪,旱情緩解,一開chun,鄉親們都瘋了一樣,拼命耕田,大家都說,今年一定是好收成。”
“是啊!久旱逢雪,大夥兒這股勁早憋足了。”
楊元慶看見田邊有塊界牌,便笑問道:“這塊地是誰的?”
“回稟殿下,這塊地是小老兒的。”
一名五十餘歲老者上前跪道:“小民田二,叩見楚王殿下。”
這時,周圍的百餘農民都圍了上來,楊元慶擺擺手笑道:“大家都坐下吧!”
幾名親兵拿一張席子上前,楊元慶卻命把席子拿開,直接席地坐下,對眾人道:“我帶兵在外打仗,都是隨地而坐,早已習慣了。”
楊寧猶豫一下,正要靠著父親坐下,楊元慶卻對他道:“這些耕田者都是我們衣食父母,你可向他們行一禮,以示尊重。”
楊寧連忙躬身向眾人團團行一禮,鄧皓在旁邊高聲道:“各位鄉親,這位少年就是楚王世子,我們也該回禮才對。”
百餘農民聽說是楚王世子,頓時一陣sāo動,紛紛跪下磕頭,“不敢受世子之禮!“
“大家都坐下吧!“
楊元慶擺擺手對眾人笑道,又讓兒子直接坐在自己身旁,待眾人亂哄哄坐下,楊元慶這才問土地主人,“田老丈家裡分了多少土地?”
“這次分了八十畝永業田,六十畝口分田,還有二十畝桑麻永業田。”
永業田是指可以留給子孫的土地,而口分田在去世後要交還官府,不過在緊靠幽州城的地方能分到一百六十畝土地,確實很高了。
旁邊鄧皓連忙解釋道:“這裡面還有四十畝軍田,田老漢兩個兒子都從軍了。”
楊元慶這才恍然,回頭對兒子楊寧笑道:“說到這裡,你想到了什麼?”
楊寧想了想道:“孩兒在想,既然兩個兒子都從軍,那誰來給他們種田?老丈一個人忙得過來嗎?”
楊寧的話引來一片笑聲,鄧皓一豎大拇指讚道:“世子果然聰明過人,能看到關鍵之處,為解除士兵的後顧之憂,紫微閣已經下令,凡家中無子的軍戶,必須由官府解決勞力問題,像田老漢兩個兒子都從軍,就是官府找人幫他耕田。”
楊元慶讚許地點點頭,兒子進紫微閣學政的時間雖然不長,卻很有進展了,能想到一些關鍵問題。
楊元慶又和眾人聊了片刻,聽取了眾人的意見,其實說來說去,大家關心的就是賦稅問題,楊元慶對眾人笑道:“關於賦稅,大家不用擔心,歷朝歷代在初建國之時,都是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隋朝也不例外,只要天下統一,軍隊自當解甲歸田,沒有了軍費負擔,朝廷的開支也不大,必然是輕徭薄賦,鼓勵生育,具體多少稅賦我不好說,但大方向我能決定。”
眾人大喜,紛紛道:“有殿下金口玉言,我們就放心了。”
這時,一名親兵快步上前,附耳低語幾句,楊元慶大喜,起身對眾人拱手道:“我有重要軍務,大家繼續耕田,我先回去了。”
楊元慶在眾親兵的簇擁下,快步向官道走去,官道上,一名報信兵已等候多時,見楊元慶到來,立刻單膝跪下道:“羅將軍有軍報到來。”
說完,將一份軍報呈上,楊元慶接過軍報看了看,果然如他所想,羅士信已經接管了兩萬青州軍,孔德紹出任齊郡太守,齊善行出任北海郡太守,竇建德已被秘密送往清河郡,離開了青州。
楊元慶要的就是最後一句話,竇建德離開了青州,他當即吩咐,“回城收拾行李,準備出發!”
。。。。。。。
卷十 高麗鼙鼓初響起 第五章 出海遠征
楊寧在父親的斗篷下朝外面望著,他弄不清自己是醒著還是處於夢境之中,他一直沉浸在黑暗之中,黑咕隆咚的世界在他身邊飛掠而過,風呼呼地在耳畔轟響。。。
他只能看見轉動的星星和左邊天際映襯下蠕動的燕山莽影,漸漸地,他的意識又開始模糊起來,父親強壯而溫暖的身軀使他感到無比的安全和舒適,腦子裡一陣迷迷糊糊,他又睡著了。
當晨曦初露,他醒來了,從父親的斗篷裡探出了腦袋,像一隻從樹洞裡探出頭來的松鼠,頭髮蓬亂亂的,眼睛裡充滿了好奇。
他看見遠方地平線上出現一大片粼粼金光,那是大海波光映襯著一輪剛露出海平面的朝陽。
“父親,我們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