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這五萬軍隊的缺口,迫使他不得不改變計劃,將四月剿滅竇建德的計劃提前,改為提前招降竇建德,現在楊元慶在耐心地等待著羅士信接受竇建德軍隊的訊息。
只有這個訊息定下來,他才能完全沒有後顧之憂。
楊元慶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心中也有些煩躁起來,按照時間推斷,應該就是今天傳來訊息,現在已是下午時分,怎麼還沒有訊息傳來?難道又發生了什麼變故不成。
這時,門口傳來長子楊寧的聲音,“父親!”
楊寧是前天才抵達幽州,按照楊元慶的想法。他希望兒子能參與到這次波瀾壯闊的統一戰爭中去,當然,兒子年紀還小,無法上馬征戰。但至少他可以作為一個旁觀者,來親眼目睹統一之戰,這對兒子的成長,將有極大益處。。。
楊元慶笑著走上前,“怎麼,功課做完了嗎?”
“回稟父親,功課已經完成。孩兒想出城去走一走。”楊寧恭敬回答父親的話,他眼睛充滿了渴望,希望父親能答應。
楊元慶看了看後面的十幾名親兵,他心中也正煩悶,不如他也出城走一走。
“好吧!爹爹和你一起出去走走。”
楊寧其實是一個人出去走走,總在父親身邊,他覺得壓力很大,不料父親也要跟去。他心中有些失望,但又不敢不從,只得低下頭小聲道:“孩兒願意和父親一起出去。”
楊元慶聽出兒子有點言不由衷。便拍拍兒子肩膀笑道:“不要把爹爹想得那麼可怕,爹爹也很喜歡chun天。”
他把手伸給兒子,微笑看著他,楊寧咬了一下嘴唇,牽住了父親的手。
“走吧!跟爹爹感受一下chun天去。”
楊元慶牽著兒子的手,快步向院子外走去。
。。。。。。。。
今年的新年比較晚,才正月初十便是驚蟄了,驚蟄過後,萬物甦醒,從南至北逐漸都進入了chun耕時節。
涿郡也不例外。過了十五後,農民們紛紛下田,開始了一年一度的chun耕,涿郡地理位置比較偏北,沒有水稻,主要是小麥和粟米為主。chun天種植小麥,夏收後再種一季粟米或者豆米。
城外的風依然是從北方吹來,但寒冷中卻帶了一絲暖意,可以感受到chun的氣息,柳樹已經生出了嫩芽,一片片蕭瑟了整個冬天的樹林,也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綠意,能感受樹林中傳來的盎然生機。
楊元慶帶著兒子楊寧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騎馬出了南門,南門外便是一望無際的麥田,田地到處可見耕作忙碌的農民,大多用馬匹和耕牛鬆土耕地,播撒麥種。
楊寧騎在一匹小馬上,熟練地駕馭著馬匹,跟隨在父親身旁,“父親,我們什麼時候出發去南方?”
“是誰告訴你,我們要去南方?”楊元慶淡淡問道。
他回頭冷冷瞥一眼親兵,親兵們頓時嚇得臉sè慘白,去南方是絕對機密,不準對任何洩露,他們卻忍不住告訴了世子。
楊寧也發現了親兵的害怕,便好奇地問:“父親,去南方難道是機密嗎?”
楊元慶點了點頭,“這確實是重大機密,希望你不要告訴任何人。”
“孩兒明白,絕不會說出去。”
楊元慶臉上又露出了一絲笑容,“我們過幾天就出發。”
這時,楊元慶看到了遠處田野裡有一大群人,為首之人似乎是新人太守鄧皓,楊元慶便對眾人笑道:“我們去看看。”
他調轉馬頭向田間小道奔去,眾人護衛楊寧,跟著他轉道前往田頭。
鄧皓原是羅藝手下的營州總管,楊元慶驅逐羅藝後,他便投降了隋軍,被任命為涿郡長史,跟隨太守溫彥博推行均田制頗為得力,溫彥博高升,他便出任涿郡太守。
民以食為天,所以自古以來,農業都是各級官員最為關注的大事,只有農業穩定,才能穩定糧價,才能保證稅賦上繳,只有籠絡住民心,加上稅賦上繳及時,才能被朝廷青睞,獲得進一步的升遷。
所以地方官員都極為重視農業,chun耕秋收,處處可見他們的身影,鄧皓也不例外,尤其楚王在幽州,他更要表現得積極一點。
鄧皓正在田頭和百餘名農民聊chun耕的難處,這時,他身邊一名隨從急聲道:“使君,楚王殿下來了。”
鄧皓一扭頭,果然看見一隊騎兵從田埂過來,為首之人正是楚王楊元慶,嚇得他連忙起身迎了過去。
“卑職參見殿下!”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