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出當時對於魏國最為熟悉的,就是被曹睿封為親魏倭王的卑彌呼了。但在記載中,卑彌呼不過只是女王國的國王而已。而女王國所領,在記載中有斯馬、已百支、伊邪等20多個領國。
但顯然,女王國並不等於日本國,在魏志之中,女王國的南面有狗奴國,和女王國經常打仗,東渡海千餘里,還有侏儒國、裸國、黑齒國等。
“嘖嘖,這起的名字……我也是醉了。”織田義信搖頭晃腦的嘀咕著,不過從這些國家的名字中不難看出,這些所謂的國,基本上就是原始部落一般的地方了。不然的話,給他們命名的人也不會如此的隨意。
織田義信不斷看著關於女王國,也就是日本紀中邪馬臺國的記載,思考著邪馬臺國適不適合成為他需要的理由。好吧,其實在倭人傳中附和織田義信所想的,也只有邪馬臺國了。畢竟女王國的後人,和那些什麼狗奴國之類的後人……織田義信怎麼也比較傾向於前者的說。
“真正出現天皇這個名詞是在天武天皇的時代,如此一來,天武天皇的祖先,也不過是控制大和國一代的國王而已,和邪馬臺國應該沒有任何的關係。”織田義信拿出一張紙開始寫寫畫畫著。
“根據記載,神武天皇是從九州日向國出發,一路一直打到大和國。不過按照中原王朝的記載估算,那個時期的日本肯定是屬於石器時代的野人,雖然野人也不是不能造船……”織田義信看著織田信長沉聲說道。
“呃……”織田信長繞了繞頭,一臉蛋疼的看著織田義信,雖然說織田義信說得大部分事情、人物他都知道,但他卻完全搞不懂織田義信說這些的意思。“義信啊,你就直說吧,你說得那些我有些聽不懂。”
“正統!我個人認為,之所以要把神武天皇的初始領地定在日向,就是要和日後的邪馬臺國扯上關係。就好像在古事記中,將邪馬臺國被當時中原魏國皇帝曹睿封為親魏倭王的卑彌呼,寫作是神功皇后一樣。為的,就是將一切的一切,都聯絡在一起。”織田義信沉聲說道。
“如此一來,日後中原王朝對日本的各種封賞、承認的目標,自然都變成了天皇一族。如此一來,萬世一系的傳說才能夠堅定不移的代代相傳。”織田義信有些興奮的說道,有什麼比打破神話更有意思的事情嗎?嗯……或許是創造神話吧。
“然後呢?”織田信長揉了揉頭痛的腦袋,他總覺得自己忽然回到了多年前跟隨平手政秀學習的年代,而且學的還是最讓他頭痛的歷史。
“如果天皇一系和邪馬臺王國沒有任何的關係,那麼……是不是就代表實際上在那個時期的日本,除了大和一代的領國,其他地方則是其他國家的領地?”織田義信指了指自己記錄的那些資訊,“這麼一來,這些人又是從哪裡來的?”
“呃……”織田信長聞言,無語的看著織田義信,又瞅了瞅他面前那一疊厚厚的紙張,最終放棄治療的說道,“直接說結果行嗎?”
“移民!從我在阿伊努人、明朝得到的記載,以及本國擁有的記載中,可以得出如今本國有不少人都是海外國家移民的後代。”織田義信沉聲說道。
第八百七十一章:和平的日子裡(2)
說起來,織田義信穿越前的後世,關於日本人祖先的爭論也從來沒有斷過,去掉那些主觀印象外,吳人後裔、太伯後裔、越人後裔、徐福後裔乃至其他後裔的說法都有。
這其中,吳人乃是三國時代的吳國,太伯,則是春秋時代的吳國,越人,則是三國時代的山越一族,至於徐福,指的則是昔日徐福出海後,帶著的三千童男童女。
不過在織田義信最近的研究看來,日本國的祖先應該是包含幾個部分,一個自然就是日本本土的原住民,包括日本和阿伊努人的後裔。再有就是海外移民,包括朝鮮半島、中原本土的各種逃難隱居之人。
“這些人從中原抵達本國,如果人口眾多的話,那麼憑藉他們先進的兵器、理念,很容易就佔據一方水土稱王稱霸。”織田義信沉聲說道。
“嗯……那你的意思就是從這些人中,選出一個作為本家的祖先?”織田信長終於聽明白了,無非就是日本天皇的祖先其實只是當時日本的勢力之一,其他地方還有許許多多的各種勢力。
“不錯!”織田義信點了點頭說道,隨即從懷中掏出了一個事務丟給了織田信長,開啟一看,卻是一個刻有“親魏倭王”字樣的金印。
“我覺得邪馬臺王國是最好的選擇,除了擁有昔日魏國的賜封之外,而且起源更早,那麼自然也越難考證。”織田義信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