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可以選擇第三條路。”
翟讓明白單雄信指的第三條路是什麼,他猶豫半天道:“賢弟覺得可行嗎?”
單雄信緩緩點頭,“我覺得可行!”
翟讓已經被逼到了角落,他知道自己無論如何得做出選擇了,這一刻他終於下定了決心……
晚飯後,翟讓帶著十幾名隨從來到了李建成所住的得勝嶺,聽說大王到來,李建成親自出大門來迎接,“兄長怎麼不派人來先說一聲,我差點要出門,讓兄長白跑一趟。”
“如果賢弟不在,我回去就是了,沒有什麼關係。”
“兄長請進!”
李建成將翟讓請到內堂,兩人分賓主落座,李建成又讓人敬茶,翟讓擺擺手笑道:“不用了,今天喝了太多的茶,只是有點事情和賢弟談談。”
“兄長請說,小弟洗耳恭聽!”
翟讓淡淡道:“我想徐三郎應該也向賢弟彙報了吧!”
李建成明白翟讓指的是什麼,歉然道:“這件事是我疏忽了,沒有及時告訴兄長,實在不能怪三郎。”
“我當然不會怪他,不過我最近在想一件事,就是賢弟以後怎麼辦?”
李建成沒有吭聲,他知道翟讓已經說到關鍵之處了。
翟讓嘆了口氣,站起身來回踱步,走到堂前望著山巒道:“當年賢弟來到瓦崗,使我們瓦崗上下面目一新,但因為賢弟剛來,所以很多事情我不好放手給賢弟做,這次攻破的張須陀,我終於可以靜下心考慮一下瓦崗的未來,我覺得自己的才能和魄力皆遠不如賢弟,為了瓦崗的發展,我打算把瓦崗寨主之位讓給賢弟,我另去他處發展,賢弟以為如何?”
李建成早已不是當年的李建成,幾年的磨練使他變得沉穩而睿智,更有心機,更有魄力,他立刻聽懂了翟讓以退為進的策略,翟讓只給出兩個選擇,他們二人之間只能一人上位,另一人必須離開,要麼是他翟讓,要麼是自己,翟讓實際上就是讓自己離開瓦崗。
李建成早已經萌生退意,翟讓的方案也符合他的利益,他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而不是和翟讓火併。
李建成緩緩道:“我還是堅持最初的計劃,我負責去攻打黎陽倉,攻下黎陽倉後,我會把糧食分給大哥一半,然後我再河內郡另建瓦崗,如果不是因為中原失利,這個時候我應該坐在河內郡的燈下給大哥寫信。”
翟讓眯起了眼睛,他伸出一隻手掌,“希望這一掌下去,我們永遠是兄弟!”
李建成也舉起手掌,“翟大哥永遠是我的大哥!”
兩人雙掌重重相擊。
兩天後,李建成率領兩萬軍隊離開了瓦崗山,渡黃河北上,翟讓站在山頂上望著李建成遠去,這就是他的第三條道路,不得罪關隴貴族,禮送李建成離去。
李建成這一走,標誌著瓦崗軍正式分裂,徐世績、魏徵、王君可、王伯當、謝映登、尤俊達等一般文武精銳跟隨李建成北上。(未完待續。)
第496章 兩頭壓力
張須陀去世的訊息傳到北海郡,他舊日部屬無不為之悲慟,張鉉下令三軍舉哀,營門樹起白幡以哀悼舊日統帥。
與此同時,張鉉上書天子楊廣,要求天子下旨徹查張須陀兵敗真相,還張須陀一個清白。
儘管三軍將士憤慨,恨不得立刻殺向東郡和瓦崗軍決一死戰,但現實卻十分沉重,青州六郡也面臨北方亂匪巨大的威脅。
竇建德八萬大軍兵壓清河郡,兵鋒直指齊郡,高士達十萬大軍屯兵平原郡的黃河北岸,兵鋒指向齊郡和北海郡,青州和張鉉的軍隊面臨巨大的壓力。
雖然青州地區是大隋最早爆發造反的地方,但經過張須陀和張鉉數年的苦心經營,青州六郡已經漸漸恢復了民生,無論糧食產量還是人口數量都已恢復,甚至超過王薄造反前的水平,這也得益於大量河北農民南逃帶來的充足勞力。
相反,由於河北地區年年兵荒馬亂,大小土匪多如牛毛,儘管竇建德和高士達都儘量休養生息,但依舊無法阻攔河北民眾南逃青州。
尤其在張金稱肆虐時期,大約有數十萬河北四郡的民眾逃到齊郡和北海郡等地,僅青河一郡便逃到齊郡和北海郡的人數就達二十萬人之多。
一方面人口大量南逃給青州帶來了生機,而另一方面卻給河北帶來民生凋敝,糧食產量銳減,嚴重影響到了河北幾支亂匪的發展。
就在這個時候,大隋朝廷卻出了昏招,將剛剛大敗格謙的楊義臣軍隊解散,楊義臣本人調回了洛陽,但接替楊義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