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非常好,朕考慮再給張須陀封一個文職散官,裴尚書覺得可行嗎?”
裴矩明白楊廣心中的喜悅,張須陀平定青州亂匪,恐怕最高興的就是楊廣了,甚至還想給張須陀封一個文散官,由此可見他對張須陀的器重。
裴矩微微笑道:“當然可以,有如此股肱之臣,陛下怎能不器重。”
“是啊!如果大隋多幾個張須陀這樣的名將,何愁天下不平定?朕希望所有的將領都要以張須陀為效。”
“啟稟祖父,孫兒倒覺得應該多考慮一下底層將領的功績,與其給張須陀錦上添花,不如給底層將領雪中送炭,裴尚書覺得呢?”旁邊楊倓主動表達出自己不同的意見。
裴矩心中暗暗苦笑,這祖孫二人意見不統一,卻要來問自己,這讓他怎麼回答?
半晌,裴矩只得笑著解釋道:“燕王殿下所言其實和陛下的想法並不衝突,給張須陀加文散官並不影響對底層將領的封賞,兩件事可以分開來考慮。”
楊廣沉默片刻,對外面道:“封舍人退下吧!朕暫時不需要擬旨了。”
“臣遵旨!”
封德彝起身退下去了,楊廣又對楊倓道:“倓兒也回去吧!今天就到這裡。”
“孫兒遵命!”
楊倓簡單收拾一下桌子,也退了下去,房間裡便只剩下楊廣和裴矩兩人。
楊廣負手走到窗前,注視著遠方的洛陽城,顯得思慮凝重,裴矩不敢打擾楊廣的思緒,站在一旁沉默不語,但他心中已經隱隱感覺到了什麼,張須陀連續大敗賊軍,楊廣未必真的高興。
過了好一會兒,楊廣才淡淡道:“裴愛卿真不明白朕為何要給張須陀如此重的加官進爵嗎?”(未完待續……)
第235章 帝王心機
裴矩略一思索,忽然明白了楊廣的心思,他怎麼能不明白呢?他可曾是楊廣的軍師謀士,如果連他都不明白帝王心思,還有誰能明白?
“陛下是打算把張須陀調離青州嗎?”
楊廣沒有明著回答,半晌他才緩緩道:“一個人有了軍權,有了地盤,就不好控制了,朕為他平匪而高興,但有時又會有一種莫名的擔心,裴愛卿,你說該怎麼辦才好?”
楊廣回頭注視著裴矩,眼中目光格外的陰冷,裴矩心中一顫,連忙低下頭道:“陛下可以召他進京述職,然後問他本人的意願,相信他會主動申請留在京城,如果他實在不明白,卑職會適當地暗示他一下。”
楊廣點了點頭,“就依愛卿之言,先召他進京!”
......
張金稱的滅亡使青州各郡歡欣鼓舞,民眾們紛紛走出大街,載歌載舞,歡慶了三天三夜,尤其當張金稱被押入歷城縣時,等候在城門口的上萬名憤怒的清河郡人一擁而上,瞬間將張金稱撕成了碎片,屍骨皆無。
張金稱的滅亡使青州各郡解除了最大的隱患,民眾開始陸續返回家鄉,開墾土地,疏浚河渠,興修水利,為夏天水稻的播種做準備。
張鉉也在戰後率軍返回了北海郡,張金稱儲存在武城縣的大量糧食物資也被運回了青州,一部分作為軍糧,另一部分作為災民賑濟的儲備糧,主要用於青黃不接時的賑災。
清河郡則由老將賈務本率五千軍隊暫時駐守。防止竇建德和高士達趁虛而入。
當張鉉返回北海郡時已是大業十一年的一月中旬,此時儘管還是晚冬時節,但春天的腳步已經悄然到來。空氣中開始有了溫暖的氣息,垂柳枝條發綠,河水開始解凍,冰雪融化。
戰爭結束後,張須陀的飛鷹軍吸收了馮孝慈的殘軍以及一部分降卒,使飛鷹兵力擴增到三萬人,張鉉的軍隊也擴充套件到六千人。由於賈務本調駐清河郡,高密郡的防務也暫時由張鉉接管,使張鉉的勢力範圍由北海和東萊兩郡又擴大到了南面的高密郡。整個山東半島都被張鉉所控制。
這天上午,張鉉率領一隊騎兵沿著巨洋河疾奔,他至始至終都很關心牧草的種植,這是關係到他能否建立一支機動的騎兵隊。
這次騎兵遠端救援北海郡發揮了巨大作用。使張鉉和所有將領都看到了騎兵的重要性。但五百騎兵還是太少,至少要建一支千人以上的騎兵才能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
但建設騎兵不僅需要純種戰馬,還需要大量的土地種植牧草,這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必須先要做起來。
種植牧草的任務,張鉉交給了益都縣令王蜀,王蜀也是一個很能幹的官員。他沒有讓張鉉失望,在巨洋河的河灘兩岸。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