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失所,今日所議,以上四郡稅賦清減,責令戶部侍郎細述災情狀況!”
朝會有些簡短,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但有時卻無比冗長,甚至議論到中午還沒有結束,有時又無比激烈,爭鋒相對,當皇帝震怒時,會直接下令拖出去廷杖。
但今天的朝會卻枯燥無聊,商議中原四郡安民減賦的問題,實際上是已有定論在,只是需要拿到朝會上走走過場,戶部侍郎先說一通,工部侍郎再說一通水利失修,需要加強水利抗災云云。
張鉉聽得昏昏欲睡,不過時間卻不長,當週圍官員紛紛向大殿外走去,張鉉這才意識到已經散朝了。
“張將軍!”
張鉉剛走出大殿,便聽見後面有人叫他,張鉉一回頭,卻是昨天見到了兵部員外郎韋瑾。
“韋郎中找我有事嗎?”
韋瑾昨天得了張鉉的好處,他格外熱情,施禮笑道:“再過半個時辰開始述職,張將軍準備好了嗎?”
張鉉知道韋瑾就是奉命來帶自己去述職之處,他點點頭笑道:“既然還有半個時辰,那就煩請韋郎中帶我前往。”
“就在文成偏殿,張將軍請!”
韋瑾帶著張鉉快步向位於大業殿西側的文成殿走去,走過鳳儀閣長廊時,韋瑾見左右無人,低聲對張鉉道:“一般是兵部侍郎主問,其他各部侍郎旁問,但今天卻是兵部衛尚書主問,其他幾個相國也會問及,聖上也將出席,或許聖上也有問題,這次規格相當高,已經是大將軍級別了,和上次張大帥述職完全一樣。”
“哦!多謝韋郎中告之。”
張鉉心裡明白,之所以高規格述職,並不是朝廷重視自己,而是朝廷重視青州,琅琊郡剿匪成功影響巨大,連海州的孟海公也被迫接受招安,現在淮河以北,黃河以南就只剩下瓦崗軍一支亂匪。
眼看著岌岌可危的大隋朝廷居然又漸漸安穩下來,這倒出乎張鉉的意料。
張鉉不知道歷史的細節,但從目前大隋狀態怎麼也看不出再過兩年隋朝就會分崩離析,問題會出在哪個環節上?
述職所在的文成殿偏殿也是一般大臣述職最常用的地方,這裡距離天子的御書房很近,同時也是重臣們商議軍國大事之地。
張鉉坐了片刻,參與述職的官員們開始陸陸續續走來,除了兵部官員外,還有蘇威、裴矩、虞世基、蕭瑀、衛玄、樊子蓋等等重臣悉數到場,還有幾名大將軍也在座旁聽。
衛玄作為兵部尚書,也是今天的主問,他坐在天子下首,儘管大臣們都已到齊,但天子尚未到來,大殿上一片寂靜。
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來,有侍衛高喊:“聖上駕到!”(未完待續。)
第394章 偏殿述職
眾人紛紛起身,躬身施禮,“恭迎陛下!”
或許是楊廣昨晚沒有休息好的緣故,精神顯得有些倦怠,他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坐下,眾人紛紛落座,偏殿內再次恢復了肅穆的氣氛。
楊廣看了一眼張鉉,對衛玄道:“開始吧!”
衛玄輕輕咳嗽一聲,緩緩對張鉉道:“張將軍,述職是朝廷的制度,所有外派大臣,無論是地方郡守還是駐軍大將,每年都需要向朝廷彙報其過去一年間的各種事務,當然,方式有多種,也不一定進京,但述職本身不能避免,希望張將軍能理解。”
張鉉默默點頭,“卑職明白!”
衛玄又取過張鉉之前寫的一份報告,笑道:“剛才我所言,方式有多種,有述職者本身敘述,但也有問答方式,今天我們就採用第二種,由我代表兵部主問,或許其他大臣也會有一點疑問,張將軍據實回答便可,不用緊張。”
張鉉點了點頭,他感覺到了楊廣狐疑而銳利的目光注視著自己,也感覺到了大殿內另一種氣氛——壓抑,或許這確實是一次與眾不同的述職,並不像衛玄說得那麼簡單。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關於民團——”
衛玄在桌案上慢慢展開一隻卷軸,他語氣很慢,但思路卻很明晰,“從去年開始,張將軍奉命駐防北海郡,在北海郡張將軍推行了民團,兵部想知道,張將軍組建的民團是什麼?它和正規軍隊有什麼區別?“
衛玄的問題非常尖銳,這其實就是在質問張鉉有沒有擅自擴編軍隊,要知道朝廷批覆給張鉉的兵源數是六千人,但張鉉卻率一萬軍南征琅琊郡。這多出來的四千人是怎麼回事?衛玄只是用含蓄的方法來暗示張鉉的問題所在。
偏殿內的氣氛開始有點緊張起來,連裴矩也意識到這次述職來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