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說,咱就不說。……哦,我知道了,你是見我們冷落了你,你不高興了,所以才故意說些冷話的,是吧?”說著勾住劉敏之肩膀:“你可放心了,咱們誰跟誰呀——京師四公子,四人一條心的,親近還來不及呢,斷沒有生分的道理。”
劉敏之往旁邊移步,卸去肩上那隻大手,一臉怡然淺笑道:“是這個道理。”
第三十章、賞花還是賞人 李元熙見這二人話裡行間似乎暗地裡達成了什麼共識,她雖不知道是什麼,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反正這中間應該沒有自己的事了,也不理會他們,徑自朝門外張望,看門外一片春光明媚、鳥語花香,好不愜意。
“大皇子駕到。”聽見太監通傳,眾人紛紛起身恭迎。過不多時,二皇子,也即皇后嫡出的皇子也跟著到了,李元熙站在一處不顯眼的角落,打量起這兩名皇子來。這一對比之下,頓時有種高下立判之感。大皇子鳳輝陽先前早已見過,今日穿的是一身杏黃色錦袍,腰間繫著同色垂墜的玉佩,貴氣卻愈顯得平庸。而二皇子鳳熠晨卻恰好相反,雙眸如星、光彩奪人,俊逸不凡的外表再搭配上一身華服,可謂是人如其名。不過若論待人接物,和顏悅色的大皇子顯然要比盛氣凌人的二皇子更得人心。
鳳臨淵不知何時站到了李元熙身後,靠在她耳邊輕聲說:“你覺得怎麼樣?”他冷不丁的在她耳邊呵氣,她嚇了一跳,睨了他一眼,回道:“這麼明顯的事用得著問我?”鳳臨淵輕笑了一陣:“你所言極是。嗯,這回你不會再怨我了吧?”李元熙冷哼了一聲:“你說我還怨不怨?”
鳳臨淵眯眼直笑。這時傳來皇上駕到的通傳聲,李元熙忙肅然恭立。未已聽見腳步聲漸近,便偷眼去看:只見為首一人已經一腳踏進偏殿。匆匆一瞥之下,一片明燦燦的赭黃色晃得人眼花繚亂,她低頭垂手,隨眾跪地,山呼萬歲萬萬歲。
“眾位平身。”一把沉著成熟的聲音從上而至,李元熙來不及對之有任何感想,跟著眾人謝恩,才從地上爬了起來。這時明黃身影已經落座龍椅之上,李元熙朝正座處瞟了一眼,兩位皇子自覺地走到他身側站定。鳳朝以右為尊,鳳熠晨在右,鳳輝陽在左,地位身份之別可見一斑。
“今日天公作美,朕已在御花園設宴,大家移步到外面去吧,到四周好好賞玩,不必過於拘謹。”皇帝又慈愛地勉勵了眾人一番,目光緩緩掃視了座下一週,各人的神態盡收眼底。
皇帝雖是這麼一說,但隨行的先後仍有講究。誰站得跟皇帝近,誰就更容易吸引他的目光。這個先後順序,自然是親疏有別的。皇子自然安排在最前,然後是鳳臨淵和劉敏之。其餘人等擠在五步開外,由皇帝和大學士出題考究,誰答得最佳,誰就能陪侍在皇帝身邊,到遠處假山上的涼亭觀荷,賞賜什麼的,皇帝高興了自不在話下。
李元熙可一點也不想吸引皇帝的注意,她夾雜在人群中間,既不故意落在最後,也不擠在最前面。眾人為前途緊張盼望之時,就數她最自得其樂。微風習習,時而送來花香,亭臺樓閣靜靜佇立在翠紅花木之間,寧謐通幽。李元熙真想閉目駐足,好好感受一下這置身事外的樂趣。那份怡然不自覺的擺在了臉上,若遇上有心人,必定能瞧見她的與眾不同來。
這時皇帝和大學士輪番出題,也不知是有意抑或無意,每一題都貼近時事,讓眾人即場提出見解。槍打出頭鳥,李元熙自問可無心摻和進去,只四處張望觀景。也不知李元俊出於何心態,居然非常積極,單純也有單純的好處,一片純純赤子之心,每問必答、答的雖過於理想化,但也因此得到了大學士的青睞。在他的舉薦之下,李元俊一舉拿下了隨行的名額。
問答其中不乏見解獨到之輩,然而美玉有瑕,不是過於偏激就是太過片面,外加今日劉敏之和鳳臨淵不知達成了什麼協議,連番上陣搶答,較之他們的思想成熟、面面俱到,其餘人等則相形失色。結果在他們交相輝映之下,能獲得隨行資格的,就只有李元俊和另外兩人,李元熙自然不在此列。
“萬歲爺,臨淵可否提個不情之請?”皇帝讓他繼續說下去,鳳臨淵粲然一笑,目光落在泯然於眾人中的李元熙的身上。李元熙感覺到他的視線,心下一寒,知道這個傢伙又要脫線了。只聽得他說:“臨淵想邀請敖王長子李元熙一同隨行。”
皇帝好奇地說:“哦?誰是李元熙?”
李元熙忙出列,正要向皇帝行大禮,被他制止。“你抬起頭來讓朕看看?”李元熙依言抬頭,垂睫不敢看皇帝的臉,心跳如鼓。一旁鳳臨淵道:“這是李元俊的大哥,敏之的外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