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袖而去。
方渝無聊的陪著張二呆立在院子中站了一會,轉身進了廚房。
廚房中滿是各種菜蔬,張二拿過一支生的仔鵝,從穀道處入手,將內臟掏了個乾淨,然後用酒將鵝裡外清洗了一遍。
接著張二取來野菜塞進仔鵝肚子裡入蒸籠蒸制。待鵝熟後,又取出菜,用酒浸一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調料裝盤。
之後一連數日,張二變著法兒製作這種“齋菜”,有時將土豆用雞湯煨過後做成“素蟹粉”,有時豆芽裡面藏肉餡做的“素饅頭”,亦或用菌菇高湯蒸冬瓜,做成“燉素方”
最令姚公公拍手叫絕的是,張二製作的“素耳片”。
用清湯泡發去蒂的冬菇,將豆油皮泡軟切絲,千張皮切絲加鹽拌勻做餡料傾斜狀抹在菇背,再將一朵冬茹蓋上。如此依法制作陣列,入蒸籠蒸熟後取出涼成“耳胚”,再入油鍋中略炸,撈出待冷,最後切片擺盤。
這樣的製作出來的“素耳片”,形、色、質、味都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但是仔細品味又可以發現完全都是素食。
不過有一次還是差點出了紕漏。
那回張二做的是釀雞蛋。
這道菜很考驗功夫,要用針將蛋殼底部戳出洞,順著洞將蛋黃取出來,蛋清取一半。將打製好的肉餡灌進去,然後再將蛋清灌回去,用手搖動,將裡面搖勻。最後將些微漏洞封好,入蒸籠蒸制。
聽一開始皇上很是喜歡,連吃了數個,後來無意中發現裡面居然不是蛋黃,而是肉餡,大發雷霆。
幸好司禮監的公公有才,立刻解釋道,“這是皇上修道有成,降祥瑞”,才讓皇上轉怒為喜。
再到後來,皇上聽晾士的話,大量服用“仙丹”,一日胃口差過一日,漸漸的張二也就不再忙碌了。
倒是常嬪總不時命人讓張二製作一些老家的點心。
直到有一傳來皇帝駕崩的訊息,常嬪再沒派人來要點心。
後來張二多方打聽,得知常嬪自請守陵。
張二亦告老出宮,在陽翠嶺下開了一間餐館,不時供應守陵宮人飲食。
多年以後,常嬪一日微服而出,路過張二的店,凝視張二良久,遂嘆息而回。
數年後,常嬪病逝,張二每日製作一籠蒸餃供於常嬪墓前,直至......
方渝眼前又是一片光亮,頭暈目眩之後發現自己又一次站在廚房裡,雙手拿著那個蒸籠。
行者喵:......作死果然會死啊,沒來得及趕上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