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渝又覺得自己一陣恍惚,待清醒過來,發現“自己”站在一處官衙門口,官衙的匾額上寫著“光祿寺”三個大字。
“光祿寺?那不是負責明代負責外廷飲食的機構嗎?上一刻我還沒進京呢,現在怎麼一下子就到這了。”方渝心中納悶,“難道這個幻境還可以快進?”
接著從官衙中走出一人來,趾高氣昂的對“自己”:
“張二,內廷設宴,需一名擅長點心的庖人侍廚,寺丞大人舉薦了你,你速去準備,快快入宮,不得延誤。”
著這人從遞過一塊大約10厘米寬的圓形腰牌,腰牌有個蓮花邊的上冠,上面的孔洞裡穿著一條綠色絲帶。
腰牌有兩面,正面刻18字楷書“凡遇直宿者,懸帶此牌,出皇城四門不用,廚子”。背面刻有鯉魚兩尾,一尾頭向上遊,一條尾朝上舒,兩魚一凸出如浮雕,一凹下如糕模,
“自己”接過牌子,也不話,略作一禮,轉身離去。
卻聽到背後那韌聲罵到:“哼,果然是塊木頭,連應有的‘禮數’都不知道拿將出來,回頭有你好瞧的。”
“自己”不聲不響,轉回到住所,進屋拿了那個一直隨身的蒸籠,就往皇城走去。
走在路上,方渝覺得“自己”雖然一言不發,但心中莫名奇妙的十分興奮。
來到皇城門口,身著甲冑的皇宮禁衛將“自己”攔下,檢查了自己的腰牌。“自己”的那塊腰牌背面的魚形花紋和禁衛手中那塊正好相互吻合,禁衛才揮揮手讓“自己”進宮。
“自己”似乎對宮中並不陌生,諾大的地盤七拐八彎就到了一處熱鬧的院子,院子裡的主事人正是之前見過的姚公公。
姚公公看到“自己”很是開心:
“張二,你來的正好。皇上設家宴,掌印公公皇上近日多次談起潛邸故事,命我等做些舊時點心呈上,我立刻就想到了你。”
姚公公安排人將“自己”領到尚膳監點心局所在開始工作。
“自己”一連做了七八個當初老大人宴請還是王爺的皇上時的點心。
最後,“自己”略略猶豫了一下,開始製作一道蒸餃。
方渝驚奇的發現,這個叫做張二的“自己”製作的蒸餃,和自己製作給林瀟瀟送行的蒸餃有些相似,同樣用的都是豬肉餡加生薑剁碎,用醬油、香油調味,加清水打製成餡料。
不過不同之處在於張二做的是蛋餃。
他將大勺置於火上燒熱,勺的內壁刷一層油,加一調羹蛋液於勺內,用手轉動勺把,使蛋液均勻鋪滿勺壁,在蛋液未完全凝固時放入肉餡,將蛋皮對摺即可,未凝固的蛋液會將蛋皮粘住。
一個個蛋餃做好,再放入蒸籠中蒸制半刻鐘取出,色澤金黃,香氣四溢。開籠裝盤的時候,惹的呈遞膳食的宮人不停的咽口水。
這籠蒸餃呈上後,過了半個時辰,有一個宮女從外走來,進了廚房問道:
“剛才那味金玉荷包可是你做的。”
張二點零頭。
那個宮女走過來,拿出一支金簪來遞給自己:
“拿著,這是常嬪娘娘賞你的。娘娘,你的蒸餃做的很好,和當年一位舊識的手藝十分相似。娘娘很喜歡。”
方渝感到張二十分的喜悅,激動地接過那隻金簪,兩隻手微微顫動。
宮女繼續:“娘娘問你姓甚名誰,是哪裡人士?”
張二沉默半晌,依舊用低沉的聲音答道:“人是京城人,姓蔡,大家都叫我蔡三。”
“哦,知道了。”
宮女得到了答案,轉身離開了。
張二將那隻金簪貼在臉上,又“嗚嗚”的哭了起來,口中含糊不清的抽泣道:“月兒...月兒...”
方渝還沒來得及吐槽這般檔的虐心宮廷情感大戲,就立刻一陣恍惚,接著發現自己已經穿上聊尚膳監的服飾站在姚公公面前。
“老張啊,你也是老人了,怎麼還是這麼楞呢?”
姚公公看起來很是生氣,指著張二的鼻子就罵:
“皇上修道那是皇上的功德,但是我們做臣子的也有做臣子的本份。現在皇上本就身體虛弱,讓你上齋菜,你還真就把那些個沒油沒鹽東西拿去給皇上吃啊。你個榆木腦瓜子。”
姚公公焦躁的來回走了幾圈,又停在張二面前:
“我不管你用什麼辦法,反正明日你必須讓皇上喜歡上你的齋菜,不然就要怪我不客氣,把你逐出尚膳監。”
姚公公氣呼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