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6個“M”。
“Menu”(菜譜):走進咖啡館或西餐館時,服務員會先領顧客入座,坐好後,首先送上來的便是菜譜。
菜譜被視為餐館的門面,老闆也一向重視,採用最好的材料做菜譜的封面,有的甚至用軟羊皮打上各種美麗的花紋,顯得格外典雅精緻。
在西餐廳之中,中餐的點餐習慣就完全行不通了,在歐美地區,即便你是總統也都要自己點餐,而不能讓服務生代勞。
“Music”(音樂):豪華高階的西餐廳,通常會有樂隊,演奏一些柔和的樂曲,一般的西餐廳也播放一些美妙典雅的樂曲。
但,這裡最講究的是樂聲的“可聞度”,即聲音要達到“似聽到又聽不到的程度”,就是說,要集中精力和友人談話就聽不到,在休息放鬆時就聽得到,這個火候要掌握好。
“Mood”(氣氛):吃西餐講究環境雅緻,氣氛和諧。
“Meeting”(會面):吃西餐的夥伴最好是親朋好友或是趣味相投的人,吃西餐主要是為聯絡感情,最好不要在西餐桌上談生意。所以在西餐廳內,氛圍一般都很溫馨、少有面紅耳赤的場面出現。
“Manner”(禮節):這一點指的是“吃相”和“吃態”。既然是吃西餐就應遵循西方的習俗,勿有唐突之舉,特別是在手拿刀叉時,若手舞足蹈,就會“失態”。
“Meal”(食品):中餐是以“味”為核心,西餐則以營養為核心,至於味道那是無法同中餐相提並論的。
有時候,人往往會被自己的思維定式所左右,對於其他的文化擁有偏見,但是瞭解之後,就會為自己的淺薄感到羞愧。
西餐並不是裝腔作勢,而是一種優雅的生活態度,就如同像中餐一樣,融入了華夏五千年曆史文化,擁有足夠的沉澱。
…… ……
三天之後,杜卡瑟開始教授蕭風製作各種西式餐點,這一次他可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希望蕭風能夠在短時間之內掌握一定的規律,以後再初步提升!
說起來,杜卡瑟也曾經收過不少學生,也對自己旗下酒店的廚師進行了培訓,但是他從來沒有遇到過像蕭風這樣的學生。
首先,蕭風擁有著很深的中餐功底,在刀工、火候方面,遠遠超出了普通西餐廚師的水準,這讓杜卡瑟少了許多麻煩。
畢竟,一位不需要從零開始的學生,總是比較容易入門。
因為修煉‘引氣訣’的緣故,蕭風的身體素質相當好,他個人對於力道的掌控也是細微到極致,這樣一來刀工自然不差。
無論是雕花還是其他的刀工,每一種食物在蕭風的手底下都能煥發出令人迷醉的光芒,令人驚歎不已。
而因為學習攝影的緣故,蕭風對於構圖、線條以及色彩等等有了深刻的認識,每一道菜餚的擺盤都擁有了不錯的美感。
在杜卡瑟看來,蕭風別的不說,光是這個擺盤就已經擁有了大師級的水準,在這一方面就不用他操心了。
細細算下來,杜卡瑟突然發現自己需要教授的地方並不多,只不過是教會蕭風西餐製作的核心內容,在許多技術性的地方,蕭風完全可以自行展開,進一步提升!
除了以上的種種亮點之外,杜卡瑟發現蕭風的真正天賦在於他的舌頭,可以非常敏銳地分辨出每一種食材、菜式的細微差別,這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天賦。
可以預見的是,蕭風一旦熟悉了各種西式餐點的製作,他的西餐水準就會直線提升,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西餐大師!
蕭風的急速進步讓杜卡瑟既開心又失落,有時候遇到天才學生,也不是一件那麼美好的事情,至少身為老師的成就感會少了許多!(未完待續。)
【734章】 理想天堂(求訂閱!)
清晨的銀杏村是安靜而喧鬧的,安靜是因為這裡沒有工業、沒有汽車,讓人能夠睡個安穩覺,喧鬧是村子內外擁有數以萬計的鳥兒,它們嘰嘰喳喳的叫聲,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
來到銀杏村一個星期,杜卡瑟覺得自己似乎回到了法蘭西南部的鄉下老家,童年的各種回憶在自己的腦海之中冒出來,讓他內心感動異常。
如今的杜卡瑟已經不是當年剛剛入行的小廚師,擁有了自己數家餐廳以及餐飲集團之後,他已經不需要每天守在餐廳的廚房裡,而是可以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一次來到銀杏村,他的初衷只不過是想要見證‘半人工栽培松露’的奇蹟,並且看看各種頂級食材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