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部分(3 / 4)

小說:國殤 作者:匆匆

科大隊沒日沒夜地起飛、降落,再起飛。他更加消瘦了,顴骨暴突,兩眼罩滿血絲,平日梳理得整整齊齊的黑髮早已成了一團亂草。他已經有兩天沒回過住所了。困了,有時就坐在機內靠椅上打個盹兒,吃飯也在機旁。他就像一根上滿弦的發條,不停歇地運轉著。

8月13日夜,滿天星斗,大地一片靜寂。庫裡申科搖晃著站起身,伸展了一下疲乏的四肢,叫醒隊員,奔向機場。藉著月光,他親自率領手下的弟兄們忙活起來。出倉掛彈,檢查戰機,開車加油,一切都得他們自己動手。當東方晨曦微露,大地還是一片青灰色時,一架架“達薩”轟炸機已在一片轟鳴中升上了天空。

庫裡申科又像往常一樣,拉開艙蓋,回首衝機械和地面人員露出會心的一笑,留下了最後一句話:“再見,同志們,好訊息就會來的”。

但就在這一天,一直相伴的幸運女神殘酷地離他而去。下午,驚人的訊息傳到武漢,庫裡申科座機墜入四川萬縣東南的長江中,庫裡申科陣亡!

原來,庫裡申科大隊還未到達指定轟炸區,就與一隊日軍戰機在空中遭遇。清一色轟炸機的庫裡申科大隊要躲已經來不及了。

他一聲令下,率全大隊衝入敵陣,實指望能殺開一條血路。作為領隊長機,他的座機一進入交戰就受到日軍的重點圍攻。三架梅式戰鬥機像甩不掉的魔鬼一般,緊緊地纏住了他。庫裡申科一面沉著地指揮全隊作戰,一面靈巧地躲閃著對手的攻擊,同時還在不斷地選擇捕殺對手的位置。射擊手配合默契,一梭子彈,先把身後3架撲在最前面的一架梅式機打得翻滾下去。梅式機落下的空缺,同時也把龐大的“達薩”機翼暴露給對手。庫裡申科未及作出反應,兩架梅式驅逐機便同時噴吐出兇狠的火舌。

座機中彈了,庫裡申科扭頭髮現左發動機已慢慢地在減速,飛機也天空搖擺起來。他急忙就勢左轉,冷靜地擺脫了敵機。再穩住機身,飛機經一陣劇烈顛簸後襬脫了重圍,向西飛去。

短時間的平穩後,飛機開始不停地傾斜起來,機身下,一片片青山,田地閃乎不定,有時甚至飛到頭頂上方,庫裡申科以單發動機艱難地控制著機體,搜尋著地面機場。進入四川萬縣後,飛機終於再難支撐了。他咬著牙,駕機一點點地挪向地面上一條閃光的銀鏈。他心裡清楚,在那裡,飛機起碼可以保持完整。他實在捨不得這架為他屢立戰功的銀鷹。飛機傾斜著、呼嘯著,一頭撲進了滔滔不絕的長江……

轟炸手得救了,射擊手也安然脫險。1個月後,一架完整的“達薩”機也被從長江中打撈上來。但庫裡申科大隊長卻再沒有從滾滾奔流的江水中探出頭來。

中國天空,又一顆明星隕落了。庫裡申科把自己的青春、熱血,灑在了災難深重的中國大地上。把自己年輕的生命,融入了中國的江河,融入了華夏古國多情的懷抱。他來得匆忙、去得更顯匆匆。8月13日這一天,他還不滿30歲。

戰爭硝煙中,庫裡申科用鮮血把中蘇友誼的彩虹浸染得絢麗奪目。其實這彩虹上,浸透的又何止他一人的熱血。據統計,僅從1937年到1939年這兩年間,就有100多名蘇聯空軍志願人員血灑長空,為掃除黑暗獻出了生命。當時身為武漢官方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主管宣傳廳長的郭沫若曾這樣評價蘇聯飛行員:“他們生活艱苦,遵守紀律。吃、睡在銀鷹下,即使星期天和節假日也不離開機場……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戰初期,蘇聯空軍志願人員為我們作出多大的貢獻,特別是在武漢保衛戰期間,他們不惜用生命,保衛著我們的土地。”

幾年後,當美國“飛虎隊”來中國參戰時,他們是那樣地受人矚目,那樣地驕橫、盛氣凌人。每每如此,曾在蘇聯空軍身邊工作過的人們就更加懷念他們,尊敬他們。艱苦卓絕的抗戰勝利時,歷史選擇了美國人成了最後的英雄。但歷史也沒有忘記,最艱難的時刻,是蘇聯人在同我們並肩戰鬥,抗擊著氣餡沖天的倭寇強敵。

中國人不會忘記,全面抗戰最初兩年,在整個世界一片綏靖逆流中,是蘇聯供給了中國大筆大筆的貸款和軍用物資,僅飛機一項就達千餘架。而且還向中國派來了大批軍事顧問和優秀的飛行員,其中甚至包括西班牙內戰中曾擊落法酉斯20餘架戰機而被西方敬畏地稱為“紅魔鬼”的赫赫有名的空中王牌雷恰戈夫。這些勇士們沒有辱沒使命,他們不僅把一批批中國飛行員變成了優秀的空中騎士,而且還親自參戰,創造出一系列輝煌的戰績。

1938年2月23日,蘇聯空軍志願隊遠征臺北松山機場,炸燬日機18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