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部分(3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之心,殷殷之情,溢於言表。

彭德懷和周小舟離開烏石以後,又到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公社,所見所聞與烏石大隊大同小異。

隨後,彭德懷來到他30年前舉行起義的地方——平江縣。在這裡他無心重溫那些轟轟烈烈的往事,集中精力考察了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情況。在參觀平江縣工農業生產展覽館時,他吃驚地發現有兩個數字竟然是顛倒著公佈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糧食高產數字,公佈為1958年的產量;而把1958年較低的數字,說成是1957年的產量。彭德懷後來憶及此事,還感嘆地說:“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

平江考察中,還有一件事使彭德懷終生難忘。一位土地革命戰爭時負傷致殘的紅軍戰士,在人群中悄悄給他一張紙條。彭德懷開啟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谷撒地,

薯葉枯,

青壯鍊鐵去,

收禾童與姑。

來年日子怎麼過?

請為人民鼓嚨胡。

彭德懷小心翼翼地把紙條夾在自己的筆記本里。事後,他在筆記中寫道:“這是群眾多麼沉痛的呼聲!”

在株洲,彭德懷與薄一波相遇,談到當年糧食產量時,彭德懷更有把握地說:“實產糧食數字可能沒有估計的那樣多,今年徵1200億斤糧食是很勉強的。如果徵了過頭糧,不僅將來返運困難,而且會影響農民生產情緒。估計徵購900億斤為宜。”薄一波建議彭德懷給中央發個電報。他便寫信給中央,建議把當年的徵購糧減到900億斤。這是彭德懷在聽到人民沉痛的呼聲之後,第一次為人民“鼓嚨胡”。

第32章 身在廬山

彭德懷是在並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奉命上廬山開會的。

1959年4月24日至6月13日,彭德懷率領中國軍事代表團,先後對蘇聯及東歐各國進行了近50天的友好訪問。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他便不顧旅途疲勞到旃壇寺國防部大樓去辦公。總參謀長黃克誠向彭德懷詢問了訪問的情況和觀感,然後向他彙報國內經濟形勢和當前部隊的思想情況。使彭德懷感到擔心和意外的,是國內非常嚴峻的經濟形勢。黃克誠向他彙報時說,全國不少地方災情嚴重,特別是甘肅省,有的地方已經斷糧,外出逃荒的群眾越來越多……

聽到這裡,彭德懷再也坐不住了。他揹著手,在室內踱來踱去。甘肅省是他親自考察過的省份,就在幾個月之前,省委領導和下面幹部還告訴他,全省每人平均可佔有糧食1500斤。現在怎麼忽然變成了嚴重缺糧省?

在回國的最初幾天裡,彭德懷閱讀了中央檔案和各地送來的大量有關“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材料。他發現國內形勢遠不像他在國外從報紙上看到的報道那樣樂觀。全國的糧食、日用品、建築材料、電力、運輸……都處於緊張狀態。月末,彭德懷接到中央辦公廳通知:中央決定7月2日在江西廬山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政治局委員,各省、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中央和國家機關一些部、委的負責同志參加會議。

彭德懷沉思良久。他想讓黃克誠去廬山開會,自己留下值班。彭德懷所以有這個念頭,是因為他考慮到:黃克誠是中央書記處書記,對地方的情況比自己熟悉;另外,彭德懷計劃寫一本關於建軍經驗的書,想抽空做些準備,並看看出訪期間積壓下來的檔案材料。當彭德懷找到黃克誠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時,一向不避辛勞的黃克誠卻出乎意料地沒有立刻表態。這位素來穩重的總參謀長考慮得更多一些,他想到在不久前的上海會議上,毛澤東突如其來地點名批評彭德懷,口氣嚴厲令人摸不著來由,使彭德懷一連幾天迷惑不解,悶悶不樂。黃克誠唯恐彭德懷不出席廬山會議引起毛澤東的誤解,便非常懇切地說:“老總,你是政治局委員,你怎麼能不去呢?還是我留下來值班,你去開會的好。”

無論是彭德懷還是黃克誠,都沒有預料到廬山將會發生什麼事情。

彭德懷是7月1日早晨到廬山的。和他一起到達的有:賀龍、李富春、習仲勳、陸定一、康生、張聞天、賈拓夫等。他們從北京出發,乘一組專列先到武漢,然後換乘江輪到九江,由九江登岸乘汽車上山。在火車上,彭德懷一直埋頭閱讀這一時期中央發的重要檔案、內部資料和群眾來信。50多天的八國之行,與國內隔絕,他需要了解的情況太多了。

在火車上,保健人員發現彭德懷吃飯很少,兩頓飯都是隻吃幾口就把碗筷一放,回自己的包廂去了。在包廂裡,他長時間地凝視著窗外,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