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鍋大灶,燒柴禾也不節省,勞力也不節省。小鍋小灶,婦女、弱勞力都可以煮飯,現在非強勞力不可。搞了公共食堂,家裡用點熱水也不方便,群眾對公共食堂有意見。”
“這些問題,你該照實向主席反映一下。”彭德懷說。
“我昨天向主席談了一些。”
周小舟把頭天晚上他和周惠、李銳在毛澤東那裡談話的情況,向彭德懷詳細談了。接著又建議說:“彭總,主席對我們的意見是能聽得進去的,你也找機會同主席當面談談吧。”
彭德懷說:“軍隊方面也常反映一些社會情況,我都送給主席看了。”在山下,彭德懷常常把部隊反映的一些問題轉呈毛澤東,他希望引起毛澤東更加重視工作中的問題。
彭德懷在西北小組會上的發言,並沒有如實地反映到毛澤東那裡去。會議印發的《簡報》中,把彭德懷意見中那些言詞最尖銳的部分,特別是直接涉及毛澤東的一些話,都刪去了。發現這種情況,彭德懷很不滿意。其實,負責整理《簡報》的工作人員是出於一片好心。
7月10日,毛澤東在各組長的聯席會議上講話。
毛澤東那天情緒樂觀,態度輕鬆,對於城鄉仍然存在著的緊張局勢,很少提及。他說,從全域性來說,還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問題,算總賬不能說得不償失。他認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發生的問題,經過鄭州會議到廬山會議,已逐步解決了。他還一再提出堅持農村公共食堂和社員分配中的供給制。在工農業生產計劃指標上,他的設想也仍然是過高的。
毛澤東顯然是過於樂觀了,他的講話與當時全國城鄉出現並日益發展的嚴峻形勢,相距甚遠。
就在7月10日前後,毛澤東指定了胡喬木、譚震林、曾希聖、周小舟、吳冷西、李銳和田家英,成立一個起草檔案的小組,胡喬木任組長。由他們負責把各組對十九個問題的討論意見加以集中、整理,寫出廬山會議議定的記錄(草案),印發各組研究修改,準備最後定稿,然後作為中央檔案下發到全黨貫徹執行。
這個檔案的草稿,於14日印發給各組,名叫《關於形勢和任務——1959年7月2日至×日廬山會議諸問題的議定記錄》。
按照毛澤東的設想,再用幾天時間把《議定記錄》修改好,透過一下,印發下去,廬山會議就可以按期結束了。許多人看出這種趨勢,會上不再談什麼缺點、問題,研究經驗的空氣也淡薄了。中央辦公廳的工作人員已在籌劃下山的路線和交通問題。
這樣的結果與彭德懷原來對會議的期望,存在很大距離。特別是聽到會議將於7月15日結束的訊息後,他更加著急:開了這麼多天會,問題並未很好地解決,難道就這樣結束了?想到這些,彭德懷在7月11日晚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睡。
7月12日上午,徹夜未眠的彭德懷踩著晨露向毛澤東住的“美廬”走去。經過一夜的反覆思索,他決心找毛澤東面談,把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看法統統告訴他,希望毛澤東能在會議上把當前存在的嚴重問題,再著重講一講。在他看來憑著毛澤東的崇高威望,扭轉這些問題並不困難。
事有不巧,“美廬”的警衛人員告訴彭德懷:主席昨晚一夜沒有睡,剛剛躺下。
彭德懷只好悵然而歸。
在戰爭年代,彭德懷為了緊要事情,曾經排開警衛人員的阻攔,掀過毛澤東的被窩。那時,闖毛澤東的臥室,毛澤東都是急急披衣起坐,談完要談的問題,有時候還笑著說:“只有你彭德懷才會在人家睡覺的時候進來提意見!”
現在的情況雖然也緊急,但畢竟已不是當年了。從彭德懷住的176號別墅到毛澤東住的“美廬”,走林陰甬道不過200來米,但是一次面談的機會卻失掉了。
當晚,彭德懷從周恩來總理處開會回來,向隨行參謀王承光說:
“這次會議開了十多天,味道不大。小組會上盡談一般性問題,聽不到有思想性的發言。我在西北小組會上講的一些意見,簡報上也沒有看到,恐怕也不會引起大家注意。”
隨行參謀沒有說話。過了一會兒彭德懷又說:
“去年大躍進的經驗很豐富,發生的問題也不少,本應該認真研究一下,可是在會議上,到現在還沒有人講這個問題。我有些意見又不好在小組會上講,想給主席寫封信,請主席在會上講一下。只要主席講一次,就會起很大的作用。”
這是彭德懷第一次明確表露給毛澤東寫信的想法和動機。
在此之前,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