薔饋�蟆���鬩桓鑫募�!�
7月2日開過一次中央常委會,會上確定的廬山會議正式議程,是分組討論毛澤東先後陸續提出的十九個問題:一、讀書;二、形勢;三、今年的任務;四、明年的任務;五、四年的任務;六、宣傳問題;七、綜合平衡問題;八、群眾路線問題;九、建立和加強工業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提高工業產品質量問題;十、體制問題;十一、協作區關係問題;十二、公共食堂問題;十三、學會過日子問題;十四、三定政策;十五、農村初級市場的恢復問題;十六、使生產小隊成為半核算單位;十七、農村黨團基層領導作用問題;十八、團結問題;十九、國際問題。
當時,毛澤東把國內形勢概括為這樣三句話:“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毛澤東的概括,使初上廬山的彭德懷對會議滿懷希望,以極大熱情參加了小組會的討論。
會議初期,氣氛輕鬆、融洽,正如毛澤東說的那樣“有點神仙會的味道”。白天開會,晚上看戲、看電影、跳舞。
但是,這“神仙”般的生活只繼續了不長的時間。隨著討論的深入,思想認識上的差異和分歧逐漸顯露出來,會議氣氛開始發生變化。分歧是從對毛澤東概括形勢的三句話那中間四個字“問題不少”的不同解釋開始的。
廬山開會的時候,全國城鄉的經濟情況,已經開始有所緩和,但沒有根本好轉。從1958年冬到1959年7月,毛澤東為了糾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的錯誤,已經從思想上提出糾“左”的問題。他多次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和中央全會,制定一些方針政策,採取一些具體措施,並且獲得了一些成效。毛澤東對於這方面的成績是相當滿意的。
但是,由於當時所有這些方針政策和具體措施,仍然是在肯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前提下提出和實行的,因而這種糾“左”的工作也是很不徹底的。一再修改後的指標仍然偏高;公社中仍然保留著供給制、公共食堂等許多“左”的做法,嚴重危害著人民生產和生活的正常秩序。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在彭德懷和一部分與會者中便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要求,主張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迅速扭轉緊張局勢。
對當時形勢,特別是對存在的問題的不同看法是:一部分人認為,1958年“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偉大成就要充分肯定,缺點和錯誤只不過是“一個指頭”或“不到一個指頭”的問題。而且經過1958年下半年以來中央一系列會議採取措施後,缺點錯誤已經糾正,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持這種觀點的人,大都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積極的領導人。他們不喜歡聽別人談“大躍進”中的問題和缺點。認為那樣就會否定“大躍進”的成績,是“給偉大的革命群眾運動潑冷水”。
另外一部分人則認為“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雖然取得很大成績,但也暴露不少問題,有些問題性質是嚴重的,值得重視。中央雖然開了一系列的會議,制定了一些措施來糾正“大躍進”和公社化運動中的缺點錯誤,如批評“共產風”、“浮誇風”,生產上的比例失調,幹部作風中的簡單粗暴、強迫命令等,但收效甚微,有的地方還在發展,還需要下大力才能解決。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大躍進”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好好總結。把成績講夠,把缺點講透,不是給群眾運動潑冷水,而正是為了更好地前進。這樣做不但不會否定已經取得的成就,相反,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克服缺點,糾正錯誤,把今後工作做得更好。
彭德懷是屬於持後面這種觀點中的一個。
彭德懷登上廬山,對於聞名遐邇的匡廬勝境沒有多少心思去領略。“暇日登臨固宜樂,其如天下有憂何。”在山上,他除了參加國務院的會議以外,就是整天翻閱中央和各部、委的檔案,以及參加小組會議討論。
會議是按照當時的行政大區編組的,共分6個組,彭德懷參加的是西北組。從7月3日到7月10日的8天中,他先後作了7次發言和插話。以他自己一貫的風格,發言開門見山,毫不拐彎抹角。有的話直涉毛澤東,他也不加回避:
“解放以來,一連串的勝利,造成群眾的頭腦發熱,因而向毛主席反映情況只講可能和有利的因素。在大勝利中,容易看不見、聽不進反面的東西。”
“我們黨內總是‘左’的難以糾正,右的比較好糾正;‘左’的一來,壓倒一切,許多人不敢講話。”
“人民公社我認為辦早了一些,高階社的優越性剛發揮,還沒有充分發揮就公社化,而且沒有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