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主要是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首先,他提出,當時西方陣營除了早已組成北大西洋公約集團,又陸續組織了東南亞條約、巴格達條約等有軍事意義的集團;蘇聯和東歐各國在召開保障歐洲和平安全會議後,己成立了華沙條約國集團。毛澤東1955年3月,在中共全國黨代表會議上說:“我們必須準備應付可能的突然事變。今後帝國主義如果發動戰爭,很可能象第二次世界大戰那樣,進行突然襲擊。”4月下旬,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聽取了彭德懷關於反侵略戰爭準備和作戰計劃的彙報。彭德懷在《報告》中說:“為了有效的防禦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突然襲擊,為了切實執行憲法賦予我軍的光榮任務:”保衛人民革命和國家建設成果,保衛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在我們武裝力量統帥部機關面前,就首先提出必須解決戰略方針的問題。“
其次,是考慮到蘇軍奉行的先發制人戰略方針,中國決不能照搬。1955年5月,彭德懷以觀察員身份出席華沙條約國會議。出國前,毛澤東在4月底舉行的中央書記處會議上重申中國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決不先發制人。指示彭德懷此行到莫斯科,就共同反侵略戰爭問題同蘇聯交換意見。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