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婪饉�擼��19日黎明時分進入晉西北的清源縣。此去便是到延安的坦途。彭德懷和劉伯承一行人站在山坡上,向終年出入於敵人佔領區的交通隊無名英雄揮手告別,直到交通隊的人轉過山坳,大家才回身向延安走去。
到延安,彭德懷向中央軍委詳細彙報了華北前線的工作,又將自己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學習會上的發言—— 《關於斯大林論黨的布林什維克化十二條》送給毛澤東求教。毛澤東閱後寫了一些眉批。彭德懷在這篇發言中檢討華北6年的工作時說:“我們華北黨基本上是執行了中央路線,但還存在著嚴重的缺點……”毛澤東用毛筆將這一句中的“基本上”三個字圈去,在眉批中寫道:“就華北全黨來說,就整個六年來說,應該說,執行了中央路線。”隨後,毛澤東和任弼時邀彭德懷一起到王震三五九旅開墾的南泥灣——被譽為陝北的江南小住。
彭德懷的心仍在前方。他把積存的76。6元稿費交給黨,希望後方的同志也為前方將士捐獻。
此後,彭德懷住在延安楊家嶺、棗園,協助中央軍委毛澤東、朱德繼續指導華北敵後抗戰。
1945年2月,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的過程中,舉行了華北地方與軍隊工作同志的座談會,總結華北工作。彭德懷在會上的報告,系統總結了華北斗爭各個階段的經驗教訓,從嚴檢查了個人在工作上的缺點和失誤。由於整風運動中一度發生的“左”的過火斗爭的影響,會議發展為對彭德懷的不公正的批判,從2月到7月,斷斷續續開了43天。雖然座談會沒有結論,但在會上提出的對彭德懷的一些錯誤指責,如平江起義是入股革命,一貫站在毛澤東的對立面,執行王明“左”傾和投降主義路線,揹著中央發動百團大戰等等,在14年後中共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重被提起,使他蒙受了更大的冤屈,構成了那個影響全民族命運的巨大歷史悲劇的一部分。
1945年4月,彭德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隨後又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4月30日,彭德懷在代表大會上的發言中對華北八年抗戰作了簡要敘述。彭德懷說:“七·七”事變後,國民黨不斷南潰,不半年,華北即淪為敵後。我軍深入敵後,在八年血戰中解放了六、七千萬人口,建立了六大解放區,八路軍發展了15倍,達50萬人以上。民兵大約有160萬餘。八年中與敵人進行大、小戰鬥91000餘次,打死敵人2箇中將(整個抗日戰爭打死敵3箇中將), 斃、傷敵17萬餘人,偽軍十七、八萬人。繳獲23。7萬枝步槍,四、五千挺機關槍。八路軍從沒有炮到現有炮800多門。華北戰場經常牽制敵在華兵力的半數或半數以上。建立了438個“三三制”縣政府,9個戰略區的邊區政府。根據地沒有土匪,很少見到乞丐。
彭德懷在發言中總結華北抗戰的軍事工作說:在執行毛澤東同志關於“基本的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戰略方針中,鍛煉出來一套比較完善的適合敵後犬牙交錯的游擊戰爭環境的軍事政策,其實質表現為密切聯絡農民的切身利益,表現在戰鬥與生產結合,發揮群眾性的農民游擊戰爭的特長,而沒有被農民的地方性、保守性所限制。既繼承了過去10年內戰的經驗,又有些地方發展和豐富了過去的經驗,如軍區制的建立、主力軍與地方軍的適當分工、民兵的作用、武工隊的作用、軍隊的整訓等。發言具體闡述了這些經驗的內容及其中的教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偉大的抗日戰爭取得勝利。八路軍的時代過去了,但“八路”這一光榮和親切的稱呼,作為中華民族英勇精神和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的象徵仍然留傳。領導和表率全軍的八路軍總、副司令朱德、彭德懷,也仍然被人們深懷愛戴地稱呼為朱老總、彭老總。抗戰八年,在廣闊的民族革命戰場上,在交織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國共合作和國共磨擦的複雜歷史環境中,彭德懷在中共中央、毛澤東的正確路線指引下,展其雄才大略,奮其艱苦卓絕、堅韌不拔的精神,捨身忘我,為中華民族立下不朽的功勳,進入他革命歷程的成熟時期——從英勇善戰的紅軍指揮員、橫刀立馬的大將軍,成為中國人民軍隊的傑出帥才,中國共產黨的著名領導人物之一。他在這個時期所做的大量演講,起草的大量文電、報告、總結,具體闡述了從敵後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八路軍的建設、到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方面的鬥爭情況和方針政策,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後抗戰的壯闊場面與艱險歷程,反映了中共中央及其領袖毛澤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