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街小院,石塊堆砌的低矮圍牆,木格窗,土炕,陶缸,瓦盆……一切是上千年傳留下來的模式。但村頭的標語,村民的活動,卻傳遞著時代的資訊:村裡的男人組織起民兵游擊隊,婦女也走出家門,成立婦女救國會……日軍用近代文明生產的武器,對太行山千百個村莊傾瀉獸性;八路軍則用近代文明產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動農村民眾與之展開一幕又一幕動人心魄的鬥爭。新的鬥爭即將從這裡開始。中共北方局定於這天在這裡舉行擴大會議。北方局委員鄧小平、李大章,八路軍總部左權、羅瑞卿,一二九師劉伯承、蔡樹藩(師政治部主任),中共太行區黨委書記李雪峰等與會。同日,日軍在華北開始了第三次“治安強化運動”,並以萬餘日軍集於太行區周圍,準備發動大“掃蕩”。其情報機關正在千方百計地偵察八路軍的首腦機關,準備實行 “捕捉奇襲”。
在一個普通農舍裡,會議開始。彭德懷代表北方局作題為《敵寇治安強化運動下的陰謀與我們的基本任務》的報告。彭德懷指出廠我們的許多機關未能及時識破敵寇這一新陰謀的嚴重性,因而在鬥爭中表現出許多缺點,甚至犯了一些錯誤,使某些地區遭受了一些不必要的損失。“他說:”今天召集這個會的意思,就是針對著敵寇的新陰謀,根據中央指示,重新考慮我們的對敵鬥爭政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彭德懷詳細分析了敵“治安強化”的內容和實行情況說,敵人的陰謀固然是十分毒辣的,但不論其如何善於“以華治華”,如何善於總結經驗,日本帝國主義進行民族壓迫的落後性質,決定了他們仍然不能跳出威脅與利誘的老套之外。因而並不是無法打破的。
彭德懷說:華北總人口8800萬。抗日根據地主要在農村,人口約2200萬;敵佔區主要在城鎮和交通線兩側,約6000萬;敵佔區和根據地之間還存在著廣泛的敵我爭奪區。我們應把對敵佔區和接敵區的工作與對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提到重要地位,成為今後佈置工作的著眼點;改變過去關門建設根據地,到敵佔區去撈一把的做法。
針對敵人的陰謀,彭德懷提出二個基本任務,並對其相互關係做了詳細說明。
一、關於偽軍偽組織的工作問題。彭德懷分析說,由於敵人殘酷壓迫,民族矛盾激化,和全國抗戰、特別是敵後抗戰的堅持,偽軍偽組織發生不安和動搖。但由於敵強我弱的形勢,使得一般漢奸尚不願立刻跑到我們方面來,這就產生了偽軍偽組織中的“兩面派”——動搖於敵我之間,既照顧敵人,又照顧我們。彭德懷指出,過去對這種人一律打擊是不對的。正確做法應當是,推動其進步,使他從兩面照顧到對敵應付,而對我真誠。要替這些人尋找辦法應付敵人,替他保守秘密,尊重其人格。而對於偽軍偽組織這一愧儡組織本身,則應反對之、打擊之、孤立之,對死心塌地的漢奸,還要堅決鎮壓之。彭德懷說,要在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愛護中國人的口號下,去爭取“兩面派”,諸葛亮“七擒七縱”的辦法是有極深刻意義的。
二、對於敵佔區和接敵區的群眾工作,彭德懷提出要廣泛運用革命的兩面派的政策,打入一切有群眾的組織,利用一切合法手段,開展救國工作。團結一切中國人,保護一切中國人的利益。反對痛快一時,使群眾遭受不應有的打擊。敵人特別注意收買和脅迫知識分子參加漢奸特務組織。彭德懷強調,知識分子聯絡的社會階級面最廣,是敵佔區、接敵區工作的橋樑。他堅信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數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執行正確的政策,進行艱苦的工作,必能爭取其為民族服務。
針對敵人對華北實行自首政策以瓦解我抗日組織的陰謀(如強迫群眾寫反共口號,策動秘密自首等),彭德懷提出要加強氣節教育,同時對被脅迫叛變者,仍爭取其回頭抗日或保持中立。改變過去對自首者一律打擊的做法。
三、關於堅持根據地的工作問題,彭德懷著重指出:由於敵人的封鎖、切割,運動戰的機會已大大減少,甚至在平原地區成為不可能。普遍的游擊戰將成為最基本的戰爭形式。要求大家把武裝建設的重心放在地方武裝的建設上,建設數百支脫離生產的、強有力的游擊隊,和百萬不脫離生產的有戰鬥力的民兵。彭德懷還設想,根據地邊沿區的游擊隊和正規軍,可以有計劃地到敵佔區去開展遊擊活動。利用鄉村的散漫性,在新偽化的地區,組織起秘密的抗日武裝。
11月3日,當會議繼續進行之際,從黎城出動的2000餘日軍直撲根據地中心。傍晚,日軍進至距會址30裡處,會議暫告結束。彭德懷和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