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來吃水困難,西方野戰軍為幫助群眾解決吃水困難,不惜到十幾裡以外的山下挑水,每天還把駐地村民的缸裝得滿滿的,回民擁戴紅軍,稱西方野戰軍為“仁義之師”。

西方野戰軍經過苦戰,給寧夏二馬狠狠打擊,取得重大勝利。隨後,主力集中在預旺附近,為接應紅二、四方面軍作準備。這時,紅二、四方面軍已順利北上,進至甘肅地區,形成了三個方面軍靠攏夾擊敵人的有利局勢。

8月12日,中共中央提出奪取寧夏的戰略計劃,準備與東北軍合作,打通與蘇聯的交通,建立西北政府,出兵綏遠,促進全國各派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當日,中央將這個戰略計劃電告朱德、張國燾、任弼時,要求三個方面軍在陝甘大道會師後,共同實現奪取寧夏的任務。

張國燾自率紅四方面軍南下,在川康邊綏靖(今四川金川縣)之卓木碉自立中央,自封主席。紅四方面軍指戰員在冰天雪地裡二次透過草地,翻越雪山,從實踐中認識到張國燾的南下方針是錯誤的,盼望重新北上。在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的責令下,張國燾被迫取消非法中央,同意北上。7月,紅二方面軍在甘孜同四方面軍會師。經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人的堅持鬥爭和中共中央的再三督促,張國燾同意兩個方面軍共同北上,同中央會合。

但是,張國燾仍然不願與西方野戰軍即一方面軍合作,想去西北邊遠地區獨樹一幟。8月22日張國燾電中共中央,提出四方面軍由蘭州西渡黃河,一部出寧夏中衛援助一方面軍奪取寧夏,二方面軍在臨(潭)岷(縣)一線吸引胡宗南軍,任務完畢後,走陝南略陽、眉縣,打通與一方面軍的聯絡。中央將張國燾的電報轉給彭德懷,徵求意見。彭德懷在8月26日給毛澤東、周恩來的絕密電中說,張國燾部署的目的在於迴避胡宗南,使該敵以全力對付我一方面軍,破壞我作戰部署。因為張國燾所謂“由永靖渡黃河搶佔永堡”和“一部出中衛,援助一方面軍奪取寧夏”是不可能的,只會使黃河北岸敵軍戒備更嚴。至於所說二方面軍吸引胡敵任務完畢後,走略陽、眉縣,打通與紅一方面軍的聯絡,目的是使二方面軍向岷縣就張國燾之範,或出陝南,使之在事實上“不能與一方面軍會合”。8月26日晚,彭德懷致電二、四方面軍,委婉指出張國燾8月22日電報提出的行動方針“雖周到似覺仍欠完善”,四方面軍西進,“雖然安全地區亦頗廣大,但雪山草地無發展餘地,並且脫離目前政治形勢”。且四方面軍不控制陝甘大道之靜(寧)、會(寧)、定(西)段及其南北地區,“一方面軍主力則不能南出鎮原、涇川、長武協同任(弼時)、賀(龍)滯阻胡(宗南)敵”,且“我過遠南出”,寧夏諸敵則“可乘虛進佔鹽池、定邊、預旺堡諸縣”。“二方面軍亦不能單獨久阻胡敵,在敵威脅下,不是南過漢水,必北來靜會”,造成不利形勢。電報最後表示完全同意中央決定的三個方面軍戰略行動計劃,真誠希望張國燾重新和冷靜考慮四方面軍的行動。

這時,四方面軍擊破了魯大昌新編十四師及毛炳文三十七師,攻佔了漳縣、臨潭、渭源、通渭縣等,威逼蘭州。二方面軍打破了王均第三軍的攔阻,連克成縣、徽縣、兩當等縣,直逼天水。二、四方面軍與一方面軍形成了南北呼應,夾擊敵人的有利形勢。但是,張國燾按兵不動,徘徊於黃河、洮河之間,貽誤戰機,未能消滅敵人。

蔣介石為阻止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令胡宗南軍隊截斷紅軍三個方面軍會合的通道,毛炳文軍向隴西集結;王均軍向武山集結;川軍孫震由川北向武都、西固一帶逼進,協同青海馬步芳部進攻紅四方面軍。同時,強令東北軍、西北軍向成縣、風縣、略陽等地區推進,圍堵紅二方面軍;令寧夏二馬和何柱國從南北兩面夾擊清水河以西紅一方面軍主力。

9月13日,中共中央和軍委提出以打擊蔣介石嫡系胡宗南軍為主的靜(寧)、會(寧)戰役計劃。張國燾以四方面軍“在會寧地區與敵決戰,西面受敵,頗為不便”為由,拒不執行靜會戰役計劃。9月27日,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電張國燾等,指出一、四方面軍“合則力厚,分則力薄”,合則寧夏、甘肅兩處皆可佔領,分則兩處均難佔領,三個方面軍會合將不可能。

經過中央說服和朱德、任弼時等人的堅持,紅四方面軍於9月底由岷縣、漳縣向靜會地區前進。但由於推遲了會師時間,預定三個方面軍協同進行的以打擊胡宗南部為目的的靜(寧)、會(寧)戰役計劃未能實現。

為迎接紅四方面軍北上,實現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彭德懷率西方野戰軍主力迅速進至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