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路一軍團,由霍縣南下,佔領了趙城、洪洞、臨汾、襄陵、曲沃等縣的廣大農村。
中路十五軍團一部、三十軍等,總共不過幾百人,在晉西地區牽制閻軍,控制黃河渡口,保證後方交通運輸和紅軍抗日先鋒軍的回渡。
蔣介石為攔阻紅軍東進,先後調遣約lO個師兵力進入山西,隨後,派陳誠協助閻錫山指揮作戰,企圖首先奪取渡口,封鎖黃河,截斷紅軍退路。與此同時,蔣介石又下令西北軍、東北軍進攻陝北,威脅紅軍根據地。
在敵軍大舉進攻的嚴重形勢下,為避免不必要的決戰,以利團結抗日,毛澤東和彭德懷遂命令抗日先鋒軍回師西渡,撤回陝北。
由於預先有準備,紅軍控制了各路渡口,只用3晝夜,便於5月5日全部西渡回陝,結束了東征。毛澤東、彭德懷親自指揮的東征戰役,歷時75天,擴大8000紅軍,籌款30萬元。在山西20幾個縣的廣大農村組織和發動了群眾,推動了華北和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彭德懷回憶說:“進軍山西是紅軍到達陝北後的第二個偉大勝利。”
紅一方面軍剛回師陝北,蔣介石就向陝甘蘇區發動新的“進剿”。這次“進剿”兵力有蔣軍嫡系、陝北地方軍、寧夏“二馬(馬鴻賓、馬鴻逵)”、東北軍、晉軍,共約154團,25萬餘人,圍攻陝甘蘇區,防堵紅軍西進。紅軍有被困死在陝甘地區的危險。
1936年5月18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西征命令,組成中國人民紅軍西方野戰軍(以下簡稱為西方野戰軍),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孰曉為政治部主任。
西方野戰軍下轄左右兩路軍,後又組成中路軍,共約17000多人。左路軍由一軍團組成,左權為代軍團長,聶榮臻為政治委員。右路軍由十五軍團組成,徐海東為軍團長,程子華為政治委員。中路軍二十八軍軍長宋時輪,政治委員宋任窮;八十一師師長賀晉年,政治委員張達志。此外,參加西征的還有二十九軍等部。
西征的任務是:打破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根據地的圍攻,消滅寧夏二馬,擴大蘇區,打通和蘇聯間的國際路線,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爭取團結東北軍、西北軍和一切抗日武裝,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早日形成。
初夏的陝北黃土高原,暖風陣陣,彭德懷率司令部隨左路軍②一軍團出發。5月31日,首攻隴東曲子鎮。曲子鎮是國民黨環縣縣政府所在地,是座土城,高牆深壕,為通往寧夏的要隘。守軍為馬鴻賓一個騎兵團的留守部隊,及路經曲子鎮的一○五旅旅長冶成章率領的兩個連。冶成章性情暴躁,打仗剽悍,人稱野騾子。這場戰鬥相當激烈。經過反覆衝殺和巷戰,守敵大部被殲。冶成章受傷後被俘,為了爭取該軍停止內戰,共同抗日,西方野戰軍對冶成章等給以優待,教育後釋放。
西方野戰軍出師不久,左右兩路軍頻頻告捷。左路一軍團消滅了馬鴻賓的主力,奪取了曲子、阜城、環縣、洪德城,控制了南北大道,為西進創造了有利條件。右路十五軍團奪取了寧條梁、紅柳溝,配合了左路軍一軍團作戰。
彭德懷指揮西方野戰軍繼續前進。6月15日,紅十五軍團七十八師一舉攻佔定邊城。21日,在中路軍主力配合下,七十八師又攻佔了長城腳下的鹽池城,繳獲戰馬數百匹和大量槍支彈藥。7天之內,該師連克兩城,彭德懷司令員特給予嘉獎。
在七十八師勝利的鼓舞下,紅七十五師於6月26日攻克預旺縣,紅七十三師攻佔了同心城。
6月20日,紅一軍團主力攻佔七營,與張學良的東北軍對峙。東北軍騎兵軍軍長何柱國趁張學良去南京開會未回之機,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攻佔了西方野戰軍控制的三岔、阜城、馬嶺,向曲子鎮推進。
西方野戰軍原擬避免同東北軍作戰,以爭取其團結抗日。7月2日,彭德懷給一軍團四師師長李天佑、政委黃克誠電報指示:“對東北軍在原則上不與之決戰,多從政治上爭取。”但何柱國以為西方野戰軍軟弱可欺,繼續北犯。彭德懷遂令一軍團二師由北向南,四師由南向北夾擊何軍。一舉殲滅其騎六師的四連,對所俘官兵進行了抗日教育後,歸還武器,全部予以釋放。被俘官兵臨去時依依不捨,說:“我們再要和紅軍打仗,就不算是中國人!”諷柱國吃了虧,被迫停止對紅軍的進攻。
西方野戰軍深入寧夏回民區時,釋出了三大禁令:(一)嚴禁駐清真寺;(二)在回民地區不準吃豬肉,不提豬字;(三)不在回民地區籌款,不打回民土豪。禁令下達後,各部嚴格執行。西北高原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