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2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過去國內戰爭根本不同,不能回想過去的味道,還要在目前照樣做。”

平型關之戰紅軍付出了重大的犧牲,但給全國帶來了華北戰場上第一個振奮人心的勝利,在一直被動應戰的抗日戰場上,樹立了一個主動出擊挫敵的範例,證明日本皇軍並非不可戰勝。共產黨、八路軍的英勇精神和神奇戰術,在全國獲得很高的聲譽。八路軍的平型關之捷,為八路軍的深入廣泛發動群眾,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37年9月28日,朱德、彭德懷根據在五臺山的實地考察,向洛甫、毛澤東、周恩來建議說:“河北淶源,山西靈丘、廣靈地區山脈很大,地形比晉西北好,人口不少,糧食不缺。可在上述地區連同渾源、繁峙、五臺、盂縣,河北阜平一帶建立根據地,與晉西北相呼應。這無論對現在和長遠來說,都是上策。”一個月後,在聶榮臻的領導下,敵後第一個抗日政權——晉察冀邊區政府在這一地區誕生。

9月29日,當日軍板垣師團在平型關受阻之際,一支日軍從茹越口突破內長城南下。閻錫山退軍忻縣,晉北地方官吏紛紛南逃。朱德、彭德懷率總部仍駐五臺縣之南茹村。日本的飛機常常從南茹村上空掠過,但並不知道這裡駐著八路軍的指揮部。因為群眾已經組織起來,奸細混不進來。猖狂南進的日軍更沒有料到,就在同一時刻,朱德、彭德懷部署八路軍一二○師、一一五師主力位於日軍由平型關、雁門關攻取太原之兩翼側外;另以4個遊擊支隊挺入日軍後方,一部分深入察(哈爾)南、冀西活動,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破壞交通線路,襲擊日軍的運輸隊。1937年lO月3日,朱德、彭德懷在給南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報告中說:“敵白天已不敢運輸,改由夜間行動。”“敵後極為空虛,民眾抗日情緒很高,對我軍熱烈歡迎與幫助。”

在這一段時間,彭德懷還陪同周恩來從太原到大同,從雁門關到五臺、石家莊、保定各處,與閻錫山、黃紹弦(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程潛(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人會談。早在雲陽前線指揮部,他已把華北地形攝入他的腦海。他能整日地站在地圖前仔細地看著、沉思著。曾多年跟隨他作戰的紅軍指揮員李壽軒回憶說:“彭老總不是在看地圖,是在讀地圖,‘吃,地圖呢。”現在,晉北、晉東地形更詳盡地展現在他的眼前—— 山西的地形是極不利於依靠飛機、坦克、大炮的日本侵略軍的。友軍節節敗退,除去畏敵、軍紀敗壞等因素外,其呆拙的戰法也使彭德懷憤慨不已,在總部與朱德、任弼時、左權論及時說:“日本皇軍不可戰勝,是神話。如果八路軍經常有二十萬,有蔣介石嫡系軍的裝備,再附加若干炮兵,國民黨軍依險防守,我軍機動作戰,靈活打擊敵人,把群眾發動起來參加抗日鬥爭,山西是難以打進來的。”

1937年lO月5日,日軍越長城南下,猛攻崞縣,進逼忻口。忻口為太原平原的北大門,相傳因漢朝的第一個皇帝劉邦在平城(今大同東北)被匈奴圍困40日,脫險後回師駐紮該地,將士忻然而得名。現在,這裡卻硝煙瀰漫,成了華北戰場最吃緊的地方。閻錫山以50個團守忻口中央陣地;以lO個團為右翼,歸朱德、彭德懷指揮,實行側擊。由中央軍之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任忻口前敵總指揮。

10月6日黎明時分,在搏動著中國共產黨心臟的延安鳳凰山下,毛澤東坐在窗前,尚未就寢。忻口戰役即將開始,他經過一夜熟慮,提筆同意前方總部積極出擊,配合閻錫山、衛立煌正面陣地作戰的意見。毛澤東提出以一一五師主力北越長城,從東線襲擊敵人後方交通線,與一二○師主力在西線之行動配合,阻止日軍向山西正面之攻擊。他估計:如此,則一一五師“因轉移與作戰頻繁,要準備付出相當代價,即準備減員二千至二千五百”。毛澤東支援華北作戰較長久之戰略目的,有很大意義。

10月上旬的後幾日,八路軍英勇挺進敵後,不斷出擊;中央軍衛立煌部由平漢前線源源開赴忻口布防;從抗戰以來,華北戰場上相持最久,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隨即在忻口以北展開。

當日軍在忻口正面遭到守軍抗擊之際,八路軍一一五師把從代縣經平型關、靈丘至張家口的敵後東路交通要道完全破壞,收復靈丘、廣靈等數座縣城,並以一部深入河北,收復冀西數縣,直逼保定。一二○師卡斷了日軍從代縣到大同的西路交通,兩度攻佔雁門關,收復雁北數縣,使忻口之敵陷於孤立無援、前後被包圍的困境。10月24日,衛立煌在給蔣介石之密電中稱:“敵自雁門關被截斷,糧秣極感困難。”

1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