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協議:以臨屯公路和長治、平順、磁縣之線為界,以南為中央軍駐區,以北為八路軍駐區。
《彭德懷自述》中,談到這一段歷史時說,打朱一役“鞏固了太行山根據地,保證了太行山根據地和山東、蘇北、皖北、河北平原的聯絡,這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從此太行山結束了武裝磨擦,打退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反共,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對此,沒有大作文章。為團結抗日,八路軍也沒有聲張。彭德懷回憶朱德當時談到這歷史的一幕時說:“他們不作聲,我們也不作聲。他們打敗了不作聲,我們勝利了,何必那樣來宣傳呢!”
第11章 百團大戰
1939年秋到1940年春,八路軍不得不用很大的力量來對付來自抗戰營壘內部“友軍”的進攻,這是民族的不幸。乘國共磨擦之機,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多田駿,對抗日根據地加緊“掃蕩”,在華北大力修建公路、鐵路,挖壕築堡,由點聯線,由線成面,擴大其佔領區。抗日根據地日益被封鎖、切割。1939年秋,抗日根據地有近百個縣城,至1940年夏,只保有幾個山區偏僻小縣城。八路軍活動日漸困難,物資供應尤為緊張。
1939年12月,冀中軍區政委程子華,政治部主任孫志遠給總部的一份密電,引起朱德、彭德懷的特別重視。
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