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2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順川地區實施空降。麥克阿瑟稱此舉的目的是要包圍從平壤向北撤退的北朝鮮士兵和官員。

這時,麥克阿瑟還沒把中國放在眼裡,判斷“中國出兵的可能性極為微小”,命其空軍掩護地面機械化部隊分東、西兩路以最快速度北進。西線南朝鮮的3個師搶先前進到順川、成川、破邑之線;東線南朝鮮的首都師攻佔了志願軍原定進行防禦的五老裡、洪原等地。而過江入朝的志願軍5個師,距離原定防禦地區尚有120—170公里。

但美軍實施空降和大舉北進的訊息未能及時傳到大洞。因為,10月21日上午金日成和彭德懷在大洞會談時,金日成未帶電臺,彭德懷帶的電臺車掉了隊尚未趕到。他們只看見大批敵機掠空而過,聽到隆隆的炮聲由遠漸近,對前線的情況卻不明。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上不通中央,下不聯部隊,急得在茅屋內踱來踱去。下午,他索性跑到房後小山頭上去了望,希望能發現志願軍的先頭部隊。但他看見的是身背各式包裹,沿著山路向北逃難的人群。彭德懷回到屋內,氣呼呼地坐在土炕上說:“我現在真正成了個光桿司令了!”

因為此時此刻,彭德懷身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包括他自己在內總共只有5個人:一個司令,一個參謀,一個司機和兩個警衛員。

正是人少目標小,也給他們帶來了幸運。1968年9月25日,彭德懷在被監禁受審中回憶當時的情景,寫道:“我與金日成會談時,問了當前敵情,金答:”還在德川附近,離此約二百里。‘其實敵軍異常驕橫,如入無人之境。當時敵先頭部隊由德川經熙川竄到我與金會談的大洞東北方向的檜木洞,已繞到我們住的大洞後邊去了。我志願軍剛過江不遠,即與該敵遭遇,我與金(日成)倖免被俘。“

10月21日下午,由通訊處長崔倫帶的電臺車終於趕到大洞。彭德懷即跑到電臺旁,看著發出他入朝後第一次給鄧華並毛澤東、高崗的急電,報告他已於本日晨9時在東倉北鎮間之大洞與金日成見面,“前面情況很混亂,由平壤撤退之部隊已三天未聯絡”。根據美軍速進,志願軍已不可能進入原定防禦地區的情況,彭德懷向毛澤東提出:“目前應迅速控制妙香山、杏川洞線及以南構築工事,保證熙川樞紐,隔離東西敵人聯絡,異常重要。”“我能確實控制熙川、長津兩要點,主力即可自由調動,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擊東面或西面之一路。”“請鄧(華)、洪(學智)、韓(先楚)三同志帶必要人員速來我處商籌全域性部署。”彭德懷的這一意見和10月21日晨3時毛澤東給彭德懷的電報指示精神正相符合。因電臺未到,彭德懷未能接到這個指示。因而,毛澤東又於22日電鄧華等同意彭德懷的意見,說:“敵進甚速,請照彭電立即用汽車運一部兵力去佔領妙香山、杏川洞,先運幾個營去也好。”毛澤東令鄧、洪、韓迅速與彭會合,“在彭領導下決定戰役計劃並指揮作戰”。毛澤東還切切電示彭德懷和鄧、洪、韓:“此次是殲滅李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望彭、鄧精心計劃實施之。彭、鄧要住在一起,不要分散。”

10月23日,炮聲由遠漸近,成群的美機低空掠過。這時,朝鮮人民軍正向北撤退,而中國志願軍尚未趕到。位於大洞的志願軍指揮所仍然只有彭德懷和一個參謀、兩個警衛員、幾名電臺人員;另有朝鮮代表樸一禹帶來的人民軍一個警衛班十餘人。傍晚,志願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前進到大榆洞山溝口。該師師長鄧嶽回憶說:“這時,聽到東南方向幾十裡外有咚咚的炮聲,我們判斷是溫井方向。但規定軍、師電臺不準開機,敵情不明,地形不熟,既無上級指示,又無友軍通報,此仗怎麼打,我們非常著急。於是,我和政委張玉華乘吉普車朝山溝內幾間茅草屋開進。發現在茅屋周圍有幾個人民軍站崗。正要打聽,在屋外亟望的楊參謀首先看見了我們,他高興地帶領我倆快步走向一幢大窗戶房屋去見彭總。我們在門口喊了聲‘報告’,楊參謀向彭總介紹,彭總馬上緊緊握住我們的手,情緒非常激動地說:”你們率部隊來到這裡太好了,太好了。‘又問:“你們吃飯沒有?’然後讓我們坐下,親自給我們倒水喝,我真想不到彭總對下級竟是這樣親熱。我向彭總報告說:”我們一一八師共有13000多人,現在聽到溫井方向炮聲不斷,但前面情況一概不知,請彭總指示我師到那個方向去作戰。‘彭總非常生氣地說:“現在敵軍正跟蹤追擊,到處亂竄,情況很危急,你師趕快去溫井以北佔領有利地形,埋伏起來,形成一個口袋,大膽把敵人放進來,然後猛衝猛打,狠狠煞一下敵人的氣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