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1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裰韝母錆頭⒄股���岣呶幕��ㄉ櫳攣鞅薄!澳殼暗鬧行奈侍饈巧����松緇嵐捕ǎ�街握秸�瓷耍���塹諞弧薄!霸諞歡ㄊ逼諛冢�鞅鋇厙�木�媒ㄉ瑁�σ耘┮島託竽烈滴�鰲保��幣�ソ艄た笊��虢煌ㄔ聳洌�急附ㄉ櫳碌奶�貳�

在領導工農業生產時,彭德懷一直很重視調查研究,反對官僚主義和主觀主義的思想作風。西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在1950年春發放棉籽工作中,事前研究計劃不周,工作中又缺乏具體指導和深入檢查,造成關中地區十幾萬畝棉田斷壟缺苗,給人民群眾和國家財產造成損失。這件事受到他的嚴厲批評和嚴肅處理,並在報上公佈了對主要負責人的處分決定。此後,他多次以此為鑑,告誡幹部一定要深入實際,深入到生產第一線去,而不能坐在辦公室裡,靠發號施令去指導生產。

為研究制訂西北地區“三年經濟建設計劃(草案)”,彭德懷在1950年八九月間,接連主持召開中共西北局常委會。他對工礦企業的布點、農業機器的製造、石油和有色金屬勘探,提出了具體明確的意見。指出計劃尚不完整,只是個輪廓,還要逐漸充實。但總的目標要規定下來,發西北五省一市(西安市)徵求意見。他強調計劃的實施,最重要的是幹部問題,要培養一批經濟建設的新幹部。

在生產建設中,彭德懷非常重視發揮軍隊的作用,多次傳達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關於軍隊既是戰鬥隊,又是工作隊的指示精神。他說:“這麼多部隊,全靠國家養,是個大問題,應該搞生產。”“在和平時期,人民解放軍要繼承以往艱苦奮鬥的傳統,成為生產建設中的生力軍,成為建設新西北的重要力量之一。”在動員從軍隊中轉業一部分人員,以加強地方各種工作時,他鮮明地提出:“在戰勝反動派之後,就應與自然作鬥爭”,我們要學會進行這場鬥爭。

1949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頒佈關於1950年軍隊參加生產建設工作的指示,指出:“軍隊不僅是一支國防大軍,並且是一支生產大軍,以克服長期戰爭所遺留下的困難,加速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為貫徹上述精神,第一野戰軍和西北軍區在12月27日發出指示,要求西北部隊的絕大部分必須積極參加生產建設,“應同戰爭一樣的勇敢堅決、積極負責,充當大西北的先鋒”。

彭德懷在西北各省檢查工作時,一再號召全體幹部和當地駐軍要在邊疆地區“安下心、紮下根”,和各兄弟民族一起把西北建設好。他說:今天咱們成了土地的主人,一定要搞好生產。我們要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平時能生產,戰時能打仗,這樣我們就可以無敵於天下。

彭德懷常說:大西北是我的第二故鄉。從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以來,他的大部分歲月是在西北地區度過的。西北人民在艱苦的戰爭年代支援和養育了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西北的高原山川到處有他和子弟兵的足跡。他經常深入群眾,對西北地區人民生活的艱辛困苦有深刻了解,決心以堅強的毅力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帶領各族人民改變西北地區貧窮落後的面貌。

西北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解放前,反動統治階級實行大漢族主義的統治,造成各族人民之間的隔閡,有的甚至彼此戒備,互相仇恨。個別地方時有械鬥和仇殺現象發生。妥善處理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搞好民族團結,是關係到政治安定、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逐步改善的重大問題。彭德懷深切瞭解處理好民族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強調必須“建立各民族間友愛合作的新關係”。早在戎馬倥傯的戰鬥歲月裡,他就擠時間翻閱了大量地方誌和歷史資料,瀏覽了左宗棠文集,還經常找熟悉邊疆情況的人詢問和座談,瞭解西北地區的歷史和現狀。為了切實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習慣,根據彭德懷指示,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編寫了《回民問題工作手冊》和《入城守則》。彭德懷說:“一定要讓指戰員瞭解他們和漢族不同的生活習慣,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忌諱什麼,我們就不要做什麼。”後來乾脆做出規定:在進軍路上,凡是清真寺,一律不準幹部和部隊進去。

為著開發建設大西北,彭德懷以極大精力,關懷與培養少數民族幹部。1949年9月野戰軍前委發出的一個檔案,就要求“縣以上各級黨委必須設立少數民族學校或訓練班,大量培養各族幹部”。隨後根據毛澤東11月間關於“要徹底解決民族問題,完全孤立民族反動派,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幹部,是不可能的”的指示,要求各省應舉辦少數民族的幹部學校和訓練班。1950年2月3日,在彭德懷主持的軍政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