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3 / 4)

小說:彭德懷傳 作者:蝴蝶的出走

,西北還有幾個大仗要打。他向全軍提出1949年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消滅胡宗南的兵力,擴大解放區;要佔領一連串的城市,必須有一套城市政策;必須進一步加強紀律性,克服勝利途中的困難,將革命進行到底。

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西北野戰軍從1949年2月1日起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張宗遜、趙壽山任副司令員,甘泗淇任政治部主任,閻揆要任參謀長。同時,縱隊改稱軍,旅改稱師。同年6月間,以所轄的一、二、七軍編成第一兵團,王震任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以三、四、六軍編成第二兵團,許光達任兵團司令員,王世泰任政委。全軍約11。5萬人。

西北野戰軍兵力少,轉入外線作戰後更感到兵力不足。1949年1月中旬,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說,華北部隊參加西北作戰問題,待你們來中央時面商。2月8日,彭德懷在赴中央開會前致電毛澤東,報告西北敵軍動態和野戰軍概況,提出本年春、夏的作戰方針。說明如三四月間在山西的第一野戰軍部隊能歸還建制,徐向前、周士第部能入陝西,奪取潼(關)渭(南),進逼西安,則一野四五月間即可攻擊西府、寶雞。如此,胡宗南必棄西安,退漢中,我軍可乘敵撤離之際,在追擊截擊中殲滅其主力。毛澤東12日覆電說:太原解放後,華北3個兵團中,至少兩個兵團17萬人可以用於西北。毛澤東早已籌算增兵西北一事,他告訴彭德懷說:要徹底解決胡、馬,佔領潼關、西安、漢中、天水、蘭州,有待於兩個兵團之到達。

2月17日,彭德懷同王震一道離開戰火紛飛的西北前線,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參加於3月5日至13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彭德懷在3月11日的全會上發言說:毛主席的報告是發展勝利,爭取新民主主義在全國勝利的綱領性檔案。檔案指出了防止左右的傾向,尤其是這時提出不驕不躁,特別重要。他在談了土改政策、克服無政府無紀律狀態和西北戰場的作戰情況後,說:我個人這兩年在西北戰場上,基本上是執行了政策的,但有缺點。去年4月間毛主席給我來電,要我不急性、不硬性。可是我尚未克服。他說:今後應動員全黨著重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著作必須聯絡實際,這樣可以防止驕傲,使自己進步,做好工作。

會後,彭德懷奉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於3月28日到達太原前線徐(向前)周(士第)羅(瑞卿)司令部。當時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太原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徐向前患肋膜炎,經中央軍委批准,彭德懷代替徐向前指揮攻打太原的作戰。徐向前後來深情地回顧道:七屆二中全會結束,“毛主席要彭德懷返西北途中,來太原前線看一看,解放太原後,即可將十八兵團調往西北作戰,歸彭指揮。他到峪壁村(引者注:位於榆次以南10多公里)看望我,講了二中全會的精神,我也向他介紹了攻打太原的部署和準備情況。我說:我的肋膜兩次出水,胸背疼痛,身體虛弱得很,沒法到前邊去,你就留下來指揮攻城吧,等拿下太原再走。他表示同意,報請軍委批准後,彭總便留在太原前線指揮作戰。為避免影響軍心,那時下命令、寫報告,仍用我的名義簽署,實際上是彭老總在挑擔子。他新來乍到,對敵我情況都不熟悉,但慨然允諾,勇挑重擔,實在難得”。

4月5日至7日,彭德懷參加了太原總前委擴大會。代替徐向前負指揮總責的彭德懷,在會議上熱情直爽,毫不見外。一開始,他就開門見山地說:“我這次來太原前線辦兩件事:一是總攻太原。太原敵人城防堅固,我參加此役,主要是學習攻堅戰的經驗。二是來帶兵的。打下太原以後,十八兵團和十九兵團將調西北戰場參加對胡、馬軍的決戰,爭取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裡,全部解放大西北。”會議分析了敵我形勢,討論了作戰方案,統一了戰役思想,研究了敵人戰術特點及我軍的戰術要領,強調各兵團、各部隊相互間的團結和協作。會議結束前,彭德懷明確指出:“這次戰役的規模大,參戰兵種多,戰役戰鬥樣式複雜,一定要有堅強的集中指揮,特別要注意搞好兵種、部隊間的協同動作和各種保障,把勝利建立在穩妥可靠的基礎上。這是華北最後一仗了。我們要用新的勝利向毛主席、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彙報!”

隨後,彭德懷同總前委幾位負責人一道,指揮了太原戰役的後期戰鬥。

4月20日,經過充分準備的攻城部隊按預定計劃,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分10路向太原發起攻擊。至22日,摧毀了敵軍城外的全部據點,直逼太原城下。24日拂曉總攻開始,至10時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