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則各自幹各自一套”的陽奉陰違的壞作風。這番話是彭德懷對幹部的告誡,也是他自己一貫奉行的準則。
8月中旬,中央軍委致電彭德懷指出:敵軍擺成一線,利於我各個殲滅。在渭北再殲幾部胡軍,對於抑留胡宗南部在陝西不向中原進犯,又是一大利益。目前一個長時期,宜在渭北打胡。“九月起全國各區均將有大戰,希望你們能配合。”根據軍委指示,彭德懷決定秋冬兩季在渭北作戰,再殲胡宗南部幾個旅,使其完全處於被動。並確定於9月間發起秋季攻勢作戰,本著出其不意地分割圍殲敵人的戰役思想,殲滅大荔以北之整編第十七師及三十八師。
當時胡宗南為阻止西北野戰軍南下潼關或再出西府,在洛河以東、大荔以北、大峪河以南地區,以3個整編師分散守備在蒲城、澄城、大荔間正面20公里,縱深30公里的防禦地帶。以城鎮及平原村落為據點,形成縱深配備,但各據點之間間隙很大。彭德懷預定的荔北戰役作戰方案,是由一縱隊沿澄城大荔公路攻擊敵人正面,二、三縱隊在左,四縱隊在右面配合。一縱隊在討論這個方案時,三五八旅旅長黃新廷認為從敵人防禦正面攻擊比較困難,不易得手;如從敵人側翼打進去,插入敵人心臟地區,出敵不意,行動突然,可以減少傷亡,又利於消滅敵人,會加速戰役程序。當時一縱隊偵察科副科長劉桐樹曾率領偵察人員進入敵人心臟地區做詳細偵察,摸清了敵人的兵力分佈、據點工事結構和地形特點,也建議把正面攻擊改為從側翼楔入,然後割裂包圍,各個殲敵。本來,穿插、迂迴、分割、包圍,各個聚殲,是彭德懷指揮作戰的一個特點。這次,他仔細聽取了一縱隊的彙報,讚許地說:“戰爭的目的是消滅敵人。誰提的方案好,就用誰的方案。在這個關係重大的問題上不能搞將帥尊嚴。黃新廷同志的意見很好,就照這個主意辦。”遂改變作戰方案,取得了殲敵2。5 萬餘人的勝利。
隨後,按照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為鉗制胡宗南部,配合淮海戰役,並解決糧食問題,便於以後冬季整訓,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於11月中下旬進行了冬季戰役。彭德懷把野戰軍分成東西兩個集團,不斷製造與捕獲戰機。胡宗南的幾個軍被牽著來回轉,拖過來,打過去,兵力分散,疲於奔命。胡宗南東奔西竄的所謂“機動防禦”、“重點增援”,在西北野戰軍的機動迅猛打擊下,一敗再敗。對此,彭德懷當時就寫道:自我荔北戰役勝利以後,胡宗南集中9個軍番號(國民黨軍從1948年10月1日起,將整編師、旅恢復為軍、師番號)的兵力以對付我們,自以為得意。其結果在東至洛河以東,西至鹹(陽)同(銅川)鐵道,12天中往返賓士3次,平均每日走80至100裡。象乒乓球一樣,被打得東西奔跳,其疲憊之狀可想見。他幽默地說:“打敵人要象打乒乓球一樣,來回都能打他。那邊打過來,這邊打過去,過來也打,過去也打,不使他清醒,不讓他喘息,而要他亂蹦亂跳,兵力分散,各個被殲。”
冬季戰役殲滅胡部第七十六軍等共2。5萬餘人。七十六軍軍長李日基及兩個師長被俘,十七師師長被擊斃。胡宗南集團進攻延安以來,在一年多一點時間裡,七十六軍(原整編七十六師)三次被殲,三任師、軍長(廖昂、徐保、李日基),一人喪命,二人作了西北野戰軍的階下囚。
渭北3個戰役共殲胡宗南集團6萬人。如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所要求的,西北野戰軍不僅使胡宗南不能抽一兵一卒增援中原戰場,還得抽調部隊到關中地區,以保衛其老巢的安全。
第19章 解放大西北
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東北、華東、中原野戰軍和華北軍區部隊,相繼進行了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的戰略大決戰。三大戰役共殲滅國民黨軍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精銳部隊基本上被消滅。全國處於革命勝利的前夜。
1948年,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以8。1萬兵力向優勢數倍之敵進攻,全年消滅敵軍約16個師11萬餘人,收復延安,解放黃龍分割槽;鉗制了胡宗南、馬步芳、馬鴻逵等部,使中原與華東兩大野戰軍減少西顧之憂,順利地進行淮海大會戰,並獲得偉大勝利;使華北一兵團和晉綏軍區部隊無南顧之憂,順利肅清晉南閻軍。西北野戰軍本身亦發展壯大,戰鬥力更加提高了。
1949年1月,在西北野戰軍第一次黨代表會議上,彭德懷在《1948年幾項工作的基本總結和1949年的任務》的報告中說:敵人目前總的軍事方針是依託巴山,扼守長江,以保守江南及西南各省。從全域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