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計劃後,十分高興,當即發電嘉勉,並電令全軍迅速合圍,殲滅敵人。
第一野戰軍以雷霆萬鈞之勢向敵發動攻擊,使胡宗南集團猝不及防。戰役發展異常順利、迅速,只一天多時間已從東、北、西三面將胡部之第十八兵團部及第六十五、第三十八軍,以及西北軍政長官公署的第一一九軍等包圍於扶風、眉縣地區。12日,胡部第六十五、第三十八軍集全力向羅局鎮突圍,企圖撤向寶雞。堅守羅局鎮是第一野戰軍殲滅胡宗南主力的決定性一環,而對胡宗南部來說能否奪取羅局鎮是其生死存亡的關鍵。一場激烈的戰鬥在羅局鎮地區展開。胡軍輪番衝擊十餘次,企圖突圍。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第四軍在羅局鎮展開了頑強的阻擊戰。指戰員在“寸土不失”、“堵住敵人就是勝利”的口號鼓舞下,與敵軍反覆拼搏,陣地屹立不動。
與此同時,第一野戰軍第二兵團的第三、第六軍向羅局地區之敵右側背進攻,第十八兵團附第七軍由東向西進攻,逐漸緊縮包圍圈。在第二兵團和十八兵團前後夾擊下,到12日中午,敵3個軍大部被壓縮於午井以西、高王寺以南、羅局鎮以東之渭河河灘上。下午3時,野戰軍發起總攻,8時左右,胡宗南部除一部南渡渭河逃命,大部被殲。第一兵團在全殲敵九十軍的二十四師等部後,攻佔眉縣以西地區,將泅渡渭河的8000多敵人全部俘獲。12日午夜,第二和第十八兵團在羅局、午井地區勝利會師。接著各兵團乘勝西進,至14日先後佔領蔡家坡、岐山、鳳翔、寶雞和益門鎮等地。
彭德懷針對胡宗南兵力集中但沒有戰役預備隊的弱點,採取以一個兵團的兵力迂迴敵側後,兩翼牽制,大膽插入敵縱深,斷敵後路,然後包圍分割殲滅敵人的戰術,使敵無兵可援,無路可逃,更無法形成有組織的抵抗,實為他軍事指揮上的又一奇招。由於這一戰術完全出敵不意,實際戰鬥時間比預計的要短,戰果也比預計的要大,只花了一比十的代價,就把敵人4個軍解決了。當他聽到逃往渭河南岸的殘敵也被消滅時,高興地把拳頭往桌上一擊,說:“很好,這才叫全勝!”一年前在土基會議上受到嚴厲批評的四軍(當時的四縱隊),在這次戰役中,一晝夜前進140多里,穿入敵後,在羅局鎮頑強抗擊,完成堵敵重任,他給予熱情表揚:四軍這次打得很出色,立了功。為奪取戰役的全勝起到關鍵作用。
扶眉戰役經4天戰鬥,共殲敵4個軍4。3萬餘人,解放扶風、眉縣、鳳翔、寶雞等8座縣城,控制了秦嶺以北廣大地區。胡宗南主力被重創,殘部退守秦嶺,陷入“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的境地。青寧“二馬”為儲存實力,繼續往西撤退至平涼地區。胡馬之作戰聯盟實際已被粉碎,“二馬”徹底孤立。彭德懷抓住這個有利時機,決定追殲“二馬”。
扶眉戰役後,退至隴東平涼地區的青寧“二馬”,在國民黨反動集團策劃下,由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馬步芳召集軍事會議,制定了平涼作戰計劃,準備負隅頑抗,以保甘肅、寧夏、青海3省。
7月中旬,彭德懷在虢鎮北文廣村召開軍以上高階幹部會,總結扶眉戰役和討論確定下一個戰役目標。他說:胡宗南雖然還有十多萬兵力,但已無進攻關中的能力。彭德懷分析,青寧“二馬”退守隴東地區,在未受我軍殲滅性打擊的情況下,將憑藉平涼一帶天險進行抵抗。西北地區雨季逼近,隴縣南北山高路險,人煙稀少,認為戰役行動應儘量提早,推遲則困難更多。經會議討論,決定以第十八兵團主力位於寶雞、西安一線鉗制胡宗南部,集中第一、第二、第十九兵團進行隴東戰役,殲滅“二馬”主力於平涼、涇川地區。
會後,彭德懷向毛澤東報告了扶眉戰役情況和平涼戰役部署。23日毛澤東覆電說:打胡勝利極大,甚慰。不顧熱天,乘勝舉行打馬戰役是很對的。只要平涼戰役能殲兩馬主力,則西北戰局即可基本解決。往後佔領甘(肅)、寧(夏)、青(海)、新(疆)4省基本上只是走路和接管問題,沒有嚴重的作戰問題。
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彭德懷指揮了隴東追擊戰。由於青寧“二馬”均想儲存實力,馬鴻逵不想給馬步芳當“馬前卒”打頭陣,“二馬”的“平涼會戰”計劃流產,分向蘭州、寧夏撤退。第一野戰軍二十多天的追擊,前進近千里,殲敵萬餘人,解放了隴東廣大地區,分割了青寧“二馬”,開啟了進軍蘭州、寧夏的大門。
在追擊“二馬”,向蘭州進軍的途中,彭德懷目睹當地農民的極端貧困狀況。那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悲慘景象,使他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深深地被震動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