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戰鬥任務”!全軍振奮,鬥志昂揚。向鍾松師展開猛烈衝殺。
胡宗南接到鍾松的呼救電報,即令劉裁增援。又急電一二三旅旅長劉子奇:“固守待援,將派飛機參加戰鬥。”劉裁也致電鍾松:“已令五十五旅就近來援,主力繼後即到。”但是劉裁所率主力被我第三縱隊及綏德分割槽的四、六團奮力阻擊,難以前進。連他的警衛部隊也一度被衝散。直到黃昏前,距離鍾松的陣地還有30多里。孤軍突進的整編三十六師,如今只能孤軍作垂死掙扎了。驕橫一時的鐘松,盼援軍無望,暴跳如雷。眼看形勢急轉直下,陣地相繼丟失,電臺亦被擊毀,各方聯絡斷絕,便和一六五旅旅長李日基等換衣化裝,乘黑夜逃跑。野戰軍經過激戰,當天黃昏殲滅了整編三十六師師部及兩個旅,共6000餘人,俘旅長劉子奇。
沙家店戰役粉碎了敵人對陝北的重點進攻,化險為夷,是扭轉西北戰局的關鍵一仗。彭德懷說:這“是陝北戰局的轉折點”,“基本上改變了敵我形勢”。西北戰場由被動轉入主動,野戰軍開始轉入內線反攻。敵人則開始走下坡路。整個陝北軍事形勢為之改觀。中共中央高度評價沙家店戰役的影響,說:“經此一戰,局勢即可改變,利於陳(賡)謝(富治)南進。”22日,陳謝集團相機強渡黃河,挺進豫西,轉戰豫陝鄂邊地區。
8月23日,彭德懷在前東原召開旅以上幹部會。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親臨會場,向指戰員們祝賀勝利。毛澤東在會上說:沙家店這一仗確實打得好,對西北戰局有決定意義,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用我們湖南話來說,陝北戰爭已經過坳了。他稱讚說:側水側敵本是兵家所忌,而我們的彭老總指揮的西北野戰軍英勇奮戰,在短短一天時間裡,就取得了空前的勝利。毛澤東講話後,彭德懷站起來說:“毛主席講過坳了,這是對我們的鼓勵。我們要真正過坳,還要多打幾個勝仗。”24日,毛澤東致電賀龍和習仲勳:昨日我到前委參加會議,彭及各縱首長對於繼續在現地區殲敵信心甚高,部隊士氣高漲,均願先在現地殲敵,然後南下。該電要求賀、習派幾批得力人員大力動員糧食,以完成作戰計劃。
8月26日,綏德以北敵軍主力開始南撤。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乘機“擊其惰歸”,於9月中旬進行了岔口、關莊追擊戰,殲敵4000餘人,遲滯了敵軍行動,使敵人迅速抽兵東顧潼關、豫西的計劃流產,策應了陳謝集團在豫西的作戰。
西北野戰軍組建時,陝甘寧邊區的警備第一旅、第三旅編為地方部隊。在王世泰率領下於關中分割槽開展游擊戰爭,襲擊公路運輸,牽制敵軍兵力,配合主力作戰。根據中央軍委指示,9月,以陝甘寧邊區的地方部隊警一旅、警三旅和騎兵第六師組成第四縱隊,王世泰任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閻揆要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10月11日,又將教導旅、新四旅組成第六縱隊,由羅元發任司令員,徐立清任政治委員,張賢約任副司令員。至此,西北野戰軍發展為5個縱隊、10個旅另1個騎兵師,共7萬多人。胡宗南部主力於9月20日撤到延安地區,而作為延安外圍據點的綏德、子長、清澗至延長的100多公里交通線上,只有廖昂率整編七十六師師部、第二十四旅及一六五旅殘部等不足兩個旅的兵力擔任守備。黃龍山區僅有6個團的兵力分散防守。中央軍委在9月22日和23日,連續電示西北野戰軍主力暫留內線,肅清清澗、子長、延川、延長之敵,籌集糧草並準備打援。根據軍委指示和陝北糧食極端困難的情況,彭德懷決定野戰軍各部內、外線配合作戰,先攻延川、延長,同時準備打援,得手後再攻清澗、子長(瓦窯堡)。一個月後打出去。24日,彭德懷令王震率第二縱隊由甘(泉)、富(縣)、洛(川) 線節節擊敵,逐漸轉向關中,與王世泰第四縱隊靠攏,進行外線作戰。第二、第四縱隊會合後組成外線兵團,統歸王震指揮,開闢黃龍山區工作。這個部署既可以適時轉向外線,解決糧食困難,又能迷惑敵人,使胡宗南部誤認為西北野戰軍主力南進,而分散其主力,有利於野戰軍在內線各個殲滅延安以北孤立據點之敵。10月 1日,第三縱隊及教導旅攻克延長、延川兩城,全殲守敵。第一縱隊攻佔清澗城南之三十里鋪,割斷清澗、子長、綏德守敵與延安之敵的聯絡,創造了圍攻清澗的有利條件。清澗城位於延安、綏德之間九里山以南,是北上綏德、榆林,南下延安、西安的交通要衝。清澗河夾城東西,在城南匯合向東南流。城西的筆架山與城東北部的制高點隔河相望,構成東、西屏障,地形險要。廖昂軍侵佔清澗後,在城周大修碉堡,以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