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倉買丟了四千多元現金。案件很快被破獲,實施盜竊的是三名未成年人,而參與其中的十二歲的小強原本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還曾擔任過班長。因九歲時父母出門打工,他由七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照看,情況就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少了父母約束的小強開始厭學,經常出入錄影廳和網咖,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到案發前他已曠課很長一段時間了,並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混在一起。而此次實施盜竊,小強也是因為沒錢上網咖了。
四川眉山市某縣2003年未成年人參與刑事犯罪的有23人,其中屬於農村留守孩子的就有12人。2002年至2003年8月,達州市宣漢縣未成年人犯罪的有51人,其中22名系外出務工農民子女。而據筆者所調查的十七個看守所顯示,農村留守孩子犯罪都佔到了當地少年犯罪的68%以上。
以上所舉案例不論是初犯屢犯,還是主犯要犯,其實只是留守孩子犯罪群體的冰山一角。留守孩子違法犯罪問題已經成為當前青少年違法犯罪當中的一個新動向。近年來,這一特殊的群體犯罪在青少年犯罪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解放日報》2004年8月31日載:無論是有意識的仇視還是不自覺的誤入歧途,廣泛的留守狀態確實成了適宜繁殖“問題少年”的豐厚土壤,從而既使中國近年來的犯罪浪潮愈加兇猛,也為今後的犯罪提供了龐大的預備軍。對兩項分別來自法院系統和公安系統的資料進行簡單對接,可以確信上述判斷確實不是聳人聽聞。
——2000年—2004年,全國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以的幅度逐年上升,而截至2005年7月,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
——公安部的調查顯示兩個“大多數”: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又是留守兒童。
近些年來,留守孩子違法犯罪還越來越呈現出低齡化、多樣化、集團化、手段成|人化等特徵。我所調查的一個縣級市,2005年8月批捕的順子等八人故意傷害案,僅因一人因瑣事與人發生矛盾,順子等即結夥持刀持槍將四名受害者砍成輕傷,抓捕的八人中年齡最大的十八歲,最小的十六歲,其中留守孩子七人。《農民日報》2005年6月6日報道,浙江省蒼南縣破獲的一個由農村未成年人組成的“五街幫”犯罪團伙,涉案三百餘起,其中包括綁架、搶劫、強Jian等惡性犯罪活動。在《南方日報》報道《呼和浩特:懵懂少年緣何踏上不歸路?》中,由13名青少年組成的特大搶劫團伙被辦案警察稱之為“出手這麼毒辣的孩子還是第一次碰到”。無獨有偶,新華社《新華縱橫》記者陳淼、編輯張如儀以《少年踏上不歸路》為題,報道的貴州省天柱縣留守孩子吳某涉嫌“殺人、搶劫、綁架、縱火”等被當地檢察機關提起公訴的事件,吳某亦被當地警員稱為“從警二十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喪心病狂的犯罪嫌疑人”。
在我調查的一個看守所,幾名犯人都曾對我說起這樣一件事,前不久因吸毒二進宮的一艾滋病少年在被父母接回家的第一晚,即用針管注射大量的毒品自殺身亡,令其父母痛不欲生。與他同在監室的監友說,令他絕望的不是艾滋病而是父母,父母是他最恨的人。他說過,他寧可流浪,寧可坐牢,也不會回到父母的生活中。他認為,從小父母就把他丟在家裡不管不顧,自己去打工,沒人管他,他才結交社會上的朋友的。毒品也是被人誘騙誤食後上癮的,艾滋病也是吸毒染上的。
注:
1 文中孩子用名均系化名。
2 文中詞作均引自當代著名詞人蔡世平《蔡世平詞選》。
附錄(1)
附一
致全國農村留守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孩子:
你們好!
雖然我沒有與你們一一見過面,但是我知道,你們都有著花兒一樣的笑臉,鳥兒一樣的笑聲,彩虹一般的夢想,金子一般的童心。而且我還知道,你可能還有著一個不想被人知道的小小心事。因為父母的外出打工,突然沒有了父親母親陪伴的你,從此少見父母身影、少有父母音訊,感覺這個世界上陡然缺少了一種不可替代的溫暖與保護。你在不得不品嚐生活中的某些苦與痛之後,一顆本來還很幼小、稚嫩而且總是在期待父母百般呵護與關愛的心,便開始變得敏感、自卑起來。感覺缺少父母溫情的你,對親情開始有了悲觀,對生存價值開始有了懷疑:“父親、母親,你們是不是不要我了呢?”你的內心,由此有了一種從來沒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