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它沒有東部方言的殘餘;第二,它有…a m ?〉o,u的現象,而這種語言現象明確無誤地是印度古代西北部方言的特點。
回到祖國(42)
對…a m ?〉o,u這個語法現象,我又用了相當長的篇幅,大算其舊賬。導火線就是日本學者湯山明研究《寶德藏》的專著。他是追隨在Lamotte和F�Edgerton身後反對或者不承認我這個看法的。我覺得,每一個學者都有權提出而且堅持自己的學術觀點。但是,這裡有兩個原則必須遵守:第一,一旦發現自己錯了,必須有勇氣承認而且改正;第二,錯了以後,千萬不要文過飾非,說一些自己打自己嘴巴的話。美國學者Edgerton就屬於不遵守這兩條原則的人。
Edgerton先生的這種治學態度,引起了我的強烈不滿。我於是又以…a m ?〉o,u這個語法現象對他在《佛教混合梵語語法》中的一些不明真相而又強詞奪理的論點,提出了我的意見。特別是對他認為“o和u不相等”這種缺少起碼的常識的說法,提出了我的論證。我說,o和u是一個歷史發展問題:
阿育王碑o
佉盧文碑o
佉盧文《法句經》ou
佉盧文尼雅俗語ou
佛教混合梵語u(極個別的o)
這樣一個表,一目瞭然,歷史發展,昭然若揭。然而Edgerton和他的追隨者,卻偏偏視而不見。他最後被迫承認了我的論點,卻一不更改自己書中的錯誤,二又企圖提出毫不沾邊的理由,說什麼只是由於韻律關係…a m ?才變成…u。這是一種思維混亂。我講的只是…a m ?〉o,u,而沒有講什麼原因。忸忸怩怩提出了“韻律關係”,這同我的論點有何關係?我勸讀者:千萬不要學習這樣的治學方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做了更多的論述,我在這裡不重複了。關於Urkanon問題,我在這裡又講到了,也不再重複。
我只在這裡補充一點:我在本文中引用了西藏學者Buston的一句話:《寶德藏》後來被使用摩揭陀方言來宣講。我無法理解這一句話的含義,摩揭陀語是東部方言。
五、《寶德藏》的起源地問題,我在上面已經涉及,這裡不再論述。
六、《寶德藏》產生時間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學者們間大體上可以說是有兩派意見:一派主張產生最早,一派主張產生最晚。我是主張最早的,根據就是,此經是般若部大家庭中唯一的一部用混合梵語寫成的經典。可是有一個問題我迄今還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這就是,《寶德藏》是《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縮寫本,為什麼偏偏用混合梵語來縮寫一部用梵語寫成的佛典的縮寫本呢?
七、關於《寶德藏》的起源與原始大乘佛教的起源問題,我在上面已有所涉及。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回答清楚的。我在本篇論文中又藉機講了講我一貫對大乘起源問題的看法。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我把大乘起源分為兩個階段:原始大乘與古典大乘;第二,大乘起源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影響;第三,原始大乘思想,同小乘一樣,萌芽於東天竺;第四,原始大乘思想的萌芽應追溯到公元前二世紀。除了以上幾點以外,我又講了我對宗教發展規律的粗淺的設想。我的規律是:用越來越小的精神和身體兩方面的努力得到越來越大的對宗教需要的滿足。這一條規律我在上面已經提到過。我認為,不但適用於佛教,而且也適用於天主教和基督教。我講到什麼努力,講到什麼宗教滿足,也許有人認為太空洞。我現在講得稍微具體一點。所謂“宗教需要”,不一定每一個民族,每一個人都有,內容也不盡相同,總之不過是:高則成佛作祖,低則趨吉避凶。釋迦牟尼最初並沒有被神化,佛教最初也無神可拜。小乘因此就強調個人努力,進行修行。這當然要費很大的精神和身體的力量。到了後來,由於佛教內部發展的需要,再加以外在甚至外國的影響,就出現了把佛神化,加以跪拜,借他力以往生,功德可以轉讓,等等。發展到最後,甚至到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地步。我那一條規律的內容,大體上就是這樣。 。 想看書來
回到祖國(43)
至於大乘起源地的問題,我再補充幾句。《大智度論》的作者龍樹在本書卷六十七中說:“是深般若波羅蜜,佛滅度後當至南方國土者,佛出東方,於中說般若波羅蜜,破魔及魔民外道。度無量眾生,然後於拘夷那竭雙樹下滅度。後般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