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3 / 4)

小說:戰國策 作者:愛之冰點

時有議論,非悉於正。故吳君復據剡川姚宏本,參之諸書,而質之《大事記》,以成此書。其事核而義正,誠非鮑比。古書之存者希矣,而諸儒於是書校之若是其精者,以其言則季世之習,而其策則先秦之遺也。予何幸得觀吳君此書於身後,且知其所正者有所本,而又嘉劉掾不以死生異心而卒其宏也。故不復辭,而為之序。至正十五年六月浚儀陳祖仁序。

錢謙益高誘注戰國策跋

《戰國策》經鮑彪殽亂,非復高誘原本,而則剡川姚宏較正本,博採《春秋後語》諸書,吳正傳駁正鮑注,最後得此本,嘆其絕佳,且謂於時蓄之者鮮矣。此本乃伯聲較本,又經前輩勘對疑誤,採正傳補註,標舉行間。天啟中,以二十千購之梁溪安氏,不啻獲一珍珠船也。無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楮墨精好,此本遂次而居乙。每一摩挲,不免以積薪自哂。要之,此兩本實為雙壁,闕一固不可也。崇禎庚午七月曝書於榮木樓,□翁謹識。

陳貽典古本戰國策跋

(一)

《戰國策》世傳鮑彪注者,求吳師道駁正本已屬希有,況古本哉。錢遵王假餘此本,系眺宏較刻高誘注,益得之於□翁宗伯者。不特開卷便有東、兩週之異,全本篇次前後,章句煩簡,亦與今本迥不相侔,真奇書也,因命友印錄。

此冊原本經前輩勘對疑誤,採正傳補註,標舉行間,宜並存之,一時末遑也。□翁雲:“天啟中,得此於梁溪安氏,無何,又得善本於梁溪高氏。”今此本具在,已出尋常百倍,不知高氏本又復問如耳。戊戌孟春六日錄校並識,虞山陸貽典。

(二)

庚寅冬,□翁絳雲樓災,其所藏書,俱盡於咸陽之炬,不謂高氏本尚在人間。林宗葉君印錄一本假餘,較此頗多是正,而摹寫訛字,猝未深辮,並一一校入,尚擬借原本更一訂定也,戊戌季冬六日校畢記。

(三)

己亥春,從錢氏借高氏原本校前十九卷。孟冬暇日,過毛氏目耕樓,借印錄高氏本,校畢,此書始為全壁雲。敕先。

盧見曾刻姚本戰國策序

漢末涿高氏誘,少受學於同縣盧待中子幹,嘗定《孟子》章句,作《孝經》、《呂氏春秋》、《淮南》諸解,訓詁悉用師法,尤精音讀。其解《呂氏春秋》、《淮南》二書,有急氣、緩氣、閉口、籠口之法,蓋反切之學,實始於高氏,而孫叔然炎在其後。今刻二書者,盡刪其說,為可惜也。高氏又嘗注《戰國策》三十三篇,世無其書。前明天啟中,虞山錢宗伯以二十千購之梁溪安氏,乃南宋剡川姚伯聲校正本,後又得梁溪高氏本,互相契勘,遂稱完善。

曩餘讀吳文正公《東西周辨》,謂《戰國策》編題,首《東周》,次《西周》,而今鮑彪本誤以西周為正統,升之卷首,始知古本《戰國策》為鮑氏所亂久矣。及餘再蒞淮南,屬友人於吳中借高注考之,嘆文正之辨,為不可易。高注古雅,遠勝鮑氏,其中編次,亦與鮑氏迥異。兩漢傳注存者,自毛氏、何氏而外,首推鄭氏。繼鄭氏而博學多識者,唯高氏。益其學有師承,非趙臺卿、王叔師比也。惜《孟子章名》、《孝經解》不傳,而此書於絳雲一炬之後,幸而得存,為刊板行世。好古之士,審擇於高、鮑二家,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乾隆丙子德州盧見曾序。

黃丕烈重刻剡川姚氏本戰國策並札記序

桑老顧千里為予言,曾見宋槧剡川姚氏本《戰國策》,予心識之。厥後遂得諸鮑綠飲所,楮墨精好,蓋所謂梁溪高氏本也。千里為予抉盧氏雅雨堂刻本一過,取而細讀,始知盧本雖據陸敕先抄校姚氏本歷刻,而實失其真,往往反從鮑彪所改及加字並抹除者,未知盧、陸誰為之也?夫鮑之率意竄改,其謬妄固不待言,乃更援而入諸姚氏本之中,是為厚誣古人矣!金華吳正傳氏重校此書,其自序有曰:“事莫大於存古,學莫大於厥疑。”知言也哉!後之君子,未能用此為藥石,可一慨已!

今年命工,纖悉影橅宋槧而重刊焉。並用家、藏至正乙巳吳氏本互勘,為之《札記》,凡三卷,詳列異同,推原盧本致誤之由,訂其失,兼存吳氏重校語之涉於字句者,亦下己意,以益姚氏之末備。大旨專主師法乎闕疑、存古,不欲敬取文從字順;願貽諸好學深思之士。吳氏校每雲“一本”,謂其所見浙建括蒼本也。今皆不可復得,故悉裁之。宋槧更有所謂梁溪安氏本,今未見,見其影鈔者,在千里之從兄抱衝家。其雲“經前輩勘對疑誤,採正傳《補註》,標舉行間。”惜乎不併存也。非一刻小小有異。然皆較高氏本為遜,故不復論。嘉慶八年八月八日吳縣黃丕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