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部分(1 / 4)

小說:國家重器 作者:青詞

在蘭德特小鎮不遠處,是開伯爾山口峽谷最狹窄處,這裡建有阿里清真寺,也是一座小型聖陵。這座聖陵是為紀念阿里;伊本;阿比;塔利卜(約公元600年左右)而建,他是先知穆罕默德的侄子和女婿,第一批伊斯蘭教皈依者之一。他在麥加卡巴天房(即克爾白)裡出生,因此被認為地位極其神聖。

在聖陵的上方,還有一處廢棄的要塞,位於山口的最高點。要塞由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埃米爾多斯特;穆罕默德汗(19186年),於18年建造。聖陵和堡壘坐落在險峻崎嶇的高地,俯瞰著深深的峽谷,山腳下就是峽谷中的河床或淺灘。

這裡地勢極為險要,兩側都是崇山峻嶺,是封鎖開伯爾山口峽谷的要害之地,是兵家必爭之地。第一次(1842年)和第二次(188年)英國與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戰爭期間,英阿兩**隊,多次在這裡發生慘烈戰鬥。

出鎮子不久,汽車開始沿山路下行,經過一道陸軍檢查站,進入一片開闊地。這裡不僅是峽谷中的一個綠洲,同時也是一個制高點,地勢極為險要。兩側山峰逐漸收緊,只留下了不到十米寬的路面,後又突展開,形成一個龐大的峽谷,一直延伸到遠處的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平原。

這裡有一個小村莊,就是巴阿兩國交界處的托爾哈姆部族。托爾哈姆部族駐地並不大,四周綠樹環繞。在村寨的前方,設有清真之國的邊防哨卡,清真之國的星月國旗在上空飄揚著。站在村頭高處,能看到不遠處的喀布河谷地。河水象一條白sè的玉帶,曲折穿行在群山之中,逶迤遠去。

兩國邊界在這裡只有一道鐵絲網相隔,對面約一百米處,便是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邊境哨卡。

說來也巧,路邊豎立的簡易路牌表明,從邊境線到喀布林是225公里,坐汽車需要4個多小時。而從邊境線到伊斯蘭堡,乘汽車也只有4個多小時。從托爾哈姆到白沙瓦,僅有一個多小時路程。

“哨卡控制交通要道,駝隊怎麼透過?”林柱民不解地問。

毛蟲說,“喀布林zhèng fu軍的哨卡,早就被買通。夜晚,只要給點錢,一般對商隊進出,基本不敢管。後方幾公里,還有北極熊第40集團軍一個哨卡,有120毫米重炮守衛。商隊只要繞過北極熊哨卡,就能暢通無阻。”

站在巴阿兩國的邊境線上,看著從開伯爾山口進進出出的大批山人伊斯蘭共和國人,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些人,多數是從山人伊斯蘭共和國逃出來的難民,正源源不斷地從這裡湧入清真之國。

山人伊斯蘭共和國處於高原地帶,山地和高原佔全國面積的五分之四,有“高原山國”之稱。放眼向山人伊斯蘭共和國境內望去,一座座黑黝黝的大山,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山上光禿禿的,幾乎寸草不長,就像是大象的脊背,倔強地綿延伸展開去。

在大山之間有一條蜿蜒的小路,時隱時現的駝隊或人流,在慢慢地蠕動著。作為兩國之間的重要門戶,自古以來,所有人在試圖開啟這座大門的時候,都遭到激烈的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開伯爾山口始終不可逾越。

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有0多個民族,普什圖族佔山人伊斯蘭共和國人口40%以上,他們與清真之國的帕坦人是同一個民族。要想了解山人伊斯蘭共和國人,就要先了解普什圖族。而要了解山人伊斯蘭共和國的普什圖族,就要先了解清真之國的帕坦人。

他們同宗,有著相同的習慣和品格,有著共同的信仰。帕坦人主要居住在清真之國西北邊境省和俾路支省一帶,約有800多萬人。他們面板呈深褐sè,體格健壯,顴骨突出,男人一般穿著肥大的長褲和長袖上衣,留著鬍子。成年婦女多數從頭到腳穿著黑sè或褐sè的罩袍,只在眼睛處留兩個小孔。

這是一個剽悍、尚武的民族。

在艱苦的環境、長期的遊牧生活和無數次遭受外來侵略過程中,他們鍛煉出來一種“山”一般的xing格,他們勤勞、勇敢、剽悍,對敵人決不屈服。當年英國殖民者在鴉片戰爭和在印巴長期統治時期,三次發動侵阿戰爭,山人伊斯蘭共和國是沒有被征服的國家,普什圖族是沒有被征服的民族。

帕坦人有的一個村落就是一個部族,有的是很多村落是一個大部族。勢力強大的大部族,中心村落會被一圈高牆圍住。圍牆四角有碉堡,上面有槍炮shè擊孔。圍牆頂端,隔一斷距離,也有shè擊用的城垛。

帕坦人的住宅,則更像是一座座的碉堡。幾乎都有高牆圍繞,每一家都建有炮樓式高高的瞭望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