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在幽州看到的訊息結合可知,現時袁紹與曹操膠著數月,一方軍力充沛之極,一方早有準備,守城優勢明顯。正面碰撞之下,袁紹損兵三萬多,曹操一萬餘,兩方皆是疲勞不堪,
據說這數月間,曹操軍中有謀士程昱等建言出奇兵突擊,燒燬袁軍糧草,則此戰立勝。而袁紹方面也有謀士許攸建議組織強軍夜襲,毀掉曹軍營中存糧,然後用全部兵力圍困,從此奠定勝局。
有安平王隨口解釋,我很快清楚了其中不為人知的內幕,比如兩方主帥此時都是各有顧忌:若是袁紹此人沒有幽州集團虎視在側,而是完全據有幽燕等河北之地,沒有後顧之憂,只怕依其優柔寡斷性格,驕傲自滿,疏忽大意不是不可能;而相地的曹操則是因為袁紹的謹慎小心,估算到幾乎沒有成功可能,便也不作無謂損失。
袁紹有心想調生力軍鼓舞士氣,卻又怕抽調之後安平王趁虛而入,故而原本決戰心思有了動搖,聽謀士相勸,有了留下一半兵力牽制曹操主力,自領一半兵力攻略兗州腹地,斷曹操根本想法。
所以,當得知袁紹打算之後,曹操更坐不住了,不惜動用幽州訓練出,暫時只能單線聯絡,他手中僅有的三隻信鴿三次催促安平王派兵解圍。
剛好安平王此時似乎也已經計劃妥當,所以拖延十日後,幽州出兵二十萬由安平王親自統領,正式通告天下,討伐“目無天子,犯上作亂”的袁紹。
我想了想,心有所動下抱著試試看想法請求同行參戰,沒想到安平王居然同意了,而且是在他身邊作“親衛”。我不知道他內心那時如何想像,只覺得自己對他敬佩之意更深一層。
而後來親眼見到的一系列,更是讓這種情感再次脫變。
卷九:河北爭鋒 第十一章 記事(下)*免費
卷九:河北爭鋒第十一章記事(下)*免費
(杯具了,連大結局一共有一萬五千多字,沒法一章發,今天這一萬多字免費,明天大結局有五千字另發。)
我是莊凡,也是幽州王劉曄五百親衛營中一員——除了手上沒武器,與別的親兵沒有太多區別。
至於我用在這裡的稱呼,是沒有錯的,因為建安四年四月八日,原安平王接到了天子詔書:封幽州王,鎮守幽州,在封地之內,有獨。立軍政權。
這個旨意來得很奇怪,因為憑我的猜測,許昌那位被控制的皇帝沒理由會下這個基本承認安平王出兵理由的詔書。但事實擺在面前,無論程式,規格,用璽都沒有錯誤,我不得不在當時接受了這個奇怪任命的實現,反正頭痛的不是我,不是嗎?
不可否認,從接到詔書,原本就士氣高昂的幽州軍團更是士氣上升到極點。據我所知,原本幽州的改革是在幽州王強力推動下強行進行,這使得相當部份出錢出人計程車族們暫時屈服之餘,未必便沒有擔憂忐忑心理。
如今天子大魄力之下,幽州王有了明正言順的封賞權力,他們終於可以放下最後一層顧慮,轉而被大戰之中極易獲得的軍功所代表的權力,財富所吸引,開始全力支援幽州王的“平南統一”大業。
短短數日間,幽州再擴軍五萬,與前時不同的是,這些軍士多數來自於士族家兵或者直系子弟,稍作整訓,很快便能形成一定戰鬥力。
心底稍計算下,我突然發現自己原本認為根本不可能達成的平定計劃,未必便真沒有希望。
四月十五日,第一批二十萬大軍起撥,幽州王親任統帥,麾下先鋒平南將軍呂布領幷州軍團,徵北將軍張飛,徵南將軍趙雲,鎮東將軍典韋,鎮北將軍太史慈各領步,輕騎,重騎,弓兵軍團,趙明、李政調任親兵營正副統領隨軍出發。
二十七日,呂布繞任丘城而過,三千輕騎破襲高陽,因敵方準備不足,城內守兵不足千人,城外營地五千步卒反應不及,僅半日間便被攻克城池,餘敵紛紛逃散,少數逃往北方易京、或散入民間,多數逃往河間,亦或鄴城腹地。
而這一天,幽州王軍隊主力剛好抵達任丘城下。
稍作休整之後,於當日下午便開始攻城,我親聽幽州王吩咐大軍第一仗,需求速勝,不要顧忌浪費。於是,四百輛重型霹靂投石機發力之下,僅僅一個時辰,任丘北,東兩處城門破碎,城牆多處塌陷。士氣大振下張飛將軍指軍步兵軍團攻城,終於在天黑前攻佔城池,並且肅清餘敵。
第二日,幽州王下令開官倉,以分糧為酬勞為利,以大軍武力為脅,徵城內民夫與部份兵卒協力,只用一日時間,便將城防完全拆毀。
後大軍繼續向河間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