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長遠之勢,而暫時虧欠家人,劉曄無從選擇……
距離郯縣直線距離九百里的濮陽。
“主公,還是聽從陳軍師之勸,借曹操忙於應付各處饑荒動亂之時,吾等棄了濮陽,便投徐州而去罷!”
面對呂布勸說這話的,是他的親戚兼同鄉下屬魏續。
魏續是極受呂布信任的,高順訓練而成的“陷陣營”平時便由他帶領。只在戰時才還給高順。張遼是屬於“少說話,多作事”地型別。如若呂布不問,他是很少表意見地。
“容吾再思……”
雖然呂布在進軍兗州,強勢爭奪天下時,曾經認為真若遭逢敗績,他可以很灑脫地再如前時奔波三年,往投四方諸侯。有貂蟬以及陳宮先後與劉曄的親近關係被挑明後。更是覺得後路夠寬,可以放心一博,不勝則可輕鬆投於劉曄手下。
可真正事到臨頭時,呂布猶豫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與儉難”。('')
同理,呂布嘗過了大權在手,幾乎盡掌一州權勢於手地滋味後,再想起若投劉曄。憑著對方的強勢以及對他的瞭解,只有安心為將一途的結果。
心中一股不甘心地感覺快而自然地升起,想到這裡。他將目光轉向了手下能力最強的兩人張遼,高順。
不無期望地問道:“文遠,子泰以為如何?布尚有機會否?”
“回稟主公,前後三日間,又搜得城中士族欲與曹操報信文書數封。”
“明公三思,以曹操手斷,平息動亂並非極難,若再一股作氣而來。吾等何以集軍糧,可以抗大軍?”
高順與張遼先後淡淡地說出這番話語。然後便閉口不言,他們很清楚呂布的性格,若其能聽得進去,只需關鍵點出便可,若不能聽,多說便是徒費口舌而已。
奔走出長安時的呂布,是擁有五千騎兵的,與曹操爭戰前,也有四千騎兵在手。
而反觀曹操只有一千五百左右騎兵。為什麼呂布會如此被動。幾無還手之力?
士氣!
呂布屬下騎兵有兩部份組成,大多數是幷州而來。餘下地是呂布歸降董卓時西涼軍中補充。但無論是幷州還是西涼,他們跟隨呂布多則近十年,少則七年,又隨同南奔北走,轉行之地不下萬里。
遠離家鄉,水土不服,多生疾病,年齡偏大,得不到良好照顧地馬匹極易生病等等。
在攻佔兗州過程中,他們一鼓作氣,士氣極旺,故而能夠幫且呂布在一月之間便攻得兗州只剩下三座城池。
但在隨後銳氣喪失,又未得到足夠的獎賞也提升士氣,後來被呂布調集於濮陽防備袁紹夾擊,此地雖然是平地,但黃河由此分流兩股,溼氣極重,令生長於北方地他們難以適應,戰鬥力再降一成。
前線敗陣,處於眾敵環伺之下,種種相加情況下,士氣還能剩得幾成?
故而,當呂布信心滿滿的調集自己的雄厚根本與曹操爭戰時,驚訝地現不僅曹操早有準備,自己騎兵之戰鬥力同樣沒有先前縱橫關中,中原之地那等威勢……
在丁原手下十年,卻一直屈身於主薄文職,只有在需要時才會教他領兵作戰。不見得是多有識人之明,在這等情況下,不甘於寂寞地呂布殺其投靠董卓,他並不覺得自己錯了。
董卓的倒行逆施,更有反覆無常,奪他所愛,呂布叛而殺之,他同樣認為自己作錯了。
馳騁沙場,勇猛無敵。委身於二袁手下,看不起他眼中那些烏合之眾,認為自己應當得到最尊崇的待遇,他便不認為自己錯了。
而對幾乎明顯之極的敗局,呂布猛然間現自己不知道他哪裡作錯了,又怎麼會遇上這等敗陣之事。
“吾未負任何人,卻是他人盡數負我!”
一直以來,呂布認為的事實就是如此。可到得現在,經得高順與張遼的提醒,他總算開始懷疑起來“錯得難道是我自己麼?”知應當如何處理,夫君還是去問問秀兒妹妹吧。”
嚴氏與貂蟬的關係,談不上極好,卻也不是有著極深敵意。大約是年齡相差不小原因,她與貂蟬並無多少話頭能夠說起,反而是已經十五歲的呂雯與貂蟬無話不說,將這個二孃倒當成大姐一般對待。
呂布也是沒了主張。感到為難後下意識地便先問於原配妻子嚴氏。
這一年時日內,雖然呂布掌權極盛,但嚴氏與貂蟬並未盡陷於富貴榮華之中,反而多是勤儉如故。她們對於呂布究竟是作為一州之主參與爭霸,還是安下心來為一諸侯效力,看法也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