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下面的那傢伙差不多。故此,人們在他的名字後面加了個“牯”字。牯者,公牛也。
柳高春讀過好幾年書,有一定文化,記性又好,能說會道,加之會唱戲文,會說道情,又善於講故事,在村子中有較大影響,就是鄰近三姓,十里方圓,也知其大名。
柳浪父親是生產隊長,生產隊又放在他家記工分,因此,每晚進出他家的人特別多。阿春牯頭也是該生產隊的社員,每晚是必到的,因為每人都要關心自己當日的工分記上沒有,有沒有漏記或錯記。阿春牯頭一到,整個屋子的氣氛馬上就活躍起來。他不是拿出幾則謎語讓大家猜,就是說一段書給大家聽,或者唱上幾段婺劇讓大家開開心。
柳浪很小就喜歡聽阿春牯頭說書唱戲文,阿春牯頭是他的崇拜者和心中偶像,從小老是屁顛屁顛地跟著他。阿春牯頭不管是在本村或在鄰村演出,柳浪總會出現在他的身前馬後,給他打個下手,比方說幫著拿個道具,給他端個茶遞個水的等等。再說柳浪這孩子從小機靈,阿春牯頭也願意帶著他,身邊有個伴,凡事也有個照應。俗話說得好:“挨金似金,挨玉似玉,挨著木匠學拉鋸。”漸漸地,柳浪也喜歡上了說書唱戲文、講故事、猜謎等,有時走路也哼上幾句小曲,在學校和同學一起來個三句半什麼的。
在農村文藝活動少、既無電視又無電影的那些日子裡,阿春牯頭經常給大家說書、唱戲文,給社員們增添了不少樂趣,活躍了當時農村的文化生活。
這天晚上,會計記完工分後一看時間還早,非要阿春牯頭唱上幾段戲文不可。再說這也是他的愛好,願意露一手,樂意為大夥來上幾段。於是,他對柳浪說:“快給叔泡杯茶來。”然後對大家拱拱手:“兄弟在這裡獻醜了。”柳浪十分勤快,馬上將泡好的一杯熱茶放到他的面前,說:“叔,給。”
阿春牯頭喝了一口茶,說:“先來一段《蘇三起解》吧。”然後裝模作樣地清了清嗓子,接著就大聲地唱了起來:
“蘇三離了洪桐縣,
將身來在大街前。
未曾開言心好慘,
過往的君子聽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轉,
與我那三郎把信傳。
言說蘇三把命斷,
來生變犬馬我當報還……”
他自己一邊唱著,一邊還利用嘴和鼻子並用,模擬各種樂器伴奏、過門,引得大夥鬨堂大笑。唱完了這段,他又喝了一口茶。突然,坐在屋角的寶春大喊:“唱得好不好,還要不要?”
“要!——再來一段,大家鼓掌!”坐在門口的幾個社員立即響應。同時,屋內響起陣陣掌聲。只見阿春牯頭同先前一樣,先喝了一口茶,說:“再來一段婺劇《僧尼會》吧!”然後清了清嗓子,立即唱了起來:
“唉,真是阿彌陀佛格喏,
和尚恨出家啊呀怨出家,
出家人口唸菩薩心裡苦煞,
每日裡,師父要打,師兄要罵,
啊呀,恨不得私自逃奔轉回家……”
他喝了點茶,稍微休息了一會兒,又繼續唱了起來:
“男啊男有心,女啊女有心,
不怕那個山高水又深,
腳兒啊凍得冷冰冰,
心裡格想想真啊高興,
哎呀,南啊南無佛,如呀如來佛……”
唱著,唱著,他坐不住了,竟站起身來,邊唱邊演了起來。
夏夜,農村裡的人有到戶外納涼的習慣。社員們手拿麥杆扇或蒲扇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納涼,說說笑話,猜猜謎語,講講故事,倒是十分有趣。柳浪家的院子不僅寬敞,而且西面有棵大樟樹遮陽,到了晚上要比其它的院子涼爽,不時有徐徐涼風習來,坐在那裡更覺心曠神怡。因此,來他家院子裡納涼的人特別多。這晚,柳浪他們聽說已邀請阿春牯頭前來唱戲,心中非常高興,早早來到院子,並老早就給阿春牯頭準備好了茶水。阿春牯頭一到,整個院子馬上靜了下來。他首先給大家唱了婺劇《牡丹對課》中的選段:
“一要買藥材三分白,
二要買藥材一片紅,
三要買藥材顛倒掛,
四要買藥材巧玲瓏。
……
一要買姑娘的三分白,
二要買姑娘的一片紅
三要買姑娘的顛倒掛,
四要買姑娘的巧玲瓏。……
他一下演唱呂洞賓的唱腔,一下又用假喉演唱白牡丹的唱腔,他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