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莫傑輕描淡寫地準了:“那就準你十一,咱不急。不就是個劃詞翻譯和儲存電話本麼,缺了這玩意兒,初見的天也塌不了。”
跟進敵人只是第一步,要反制,關鍵還是後續的獨門絕招。
“好了,現狀大家都瞭解了,維護性的措施也都落實了。下面,我們讓陸總監根據使用者體驗部這幾個月的規劃,談談未來的對抗戰略。”
顧莫傑一句話,把發言權拋給了陸文君。
……
陸文君已經越來越習慣使用者體驗總監這個角色了。眼界,學習,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開放性大腦,以及被顧莫傑影響的文理綜合思維,短短一年多時間,就把這個24歲的少女淬鍊成了此道高手。
誰讓網際網路是新生事物呢?誰讓使用者體驗被作為一項提供工作提出、是一個僅有幾年歷史的新模式呢?無論學霸還是學渣,在這個領域都是從零開始,誰都不能提前積攢經驗,誰都不能搶跑。
有天分,學得快,遠遠比努力和知識積累更重要。
陸文君很大氣地開講。
“從4月份開始,我們使用者體驗部就預見到了今天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且一直在為下一階段怎麼繼續對付藤迅的反撲出謀劃策。這期間,根據藤迅的反應,以及市場的變化,我們數度調整了自己的計策。
但是,今天在宣講‘未來半年乃至一年內,初見要怎麼和qq/微信競爭’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統一一下共識。
我們首先要明確:初見和qq/微信的競爭,到了如今這一步,已經是誰也吃不掉誰的局面。後面肯定是持久戰,這點大家一定要有心理準備。
我們不用和當年一樣,馬花藤每出一個反制的新招,就過分害怕、立刻應對;但是也不能以為,等我們的使用者量反超馬花藤之後,qq和微信就會加速崩潰。無論是失敗論還是速勝論,都是不可取的。”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會這樣?當年初見和qq交叉崛起的時候,飛信那種垃圾,不是很快就被淘汰了麼?社交產品,不是一個重度垂直競爭的領域麼?
這些話都沒錯。
但是我們更要看到,走到今天這一步,無論是初見還是qq/微信,都已經不在是純粹的im和sns產品了。
純粹的社交產品,佔據市場第二名的應用為什麼會很快衰亡?因為純粹的社交產品,一切內容來自於使用者的自發原生。平臺企業不需要對內容進行干預,使用者自己就會源源不斷產生出足夠讓他們保持關注力的內容和諮詢。
facebook市值和我們差不多大,但是他們只有一千多人的團隊,幾乎沒人管內容,內容都是使用者自己up的。而淘寶做同樣的流量,需要n倍的內容管理人員去篩選、編輯;微博和公眾號做同樣的流量,需要n多的大v和自媒體。
這就是原生內容和派發內容的差別。
藤迅的微博,我們的公眾號,已經把使用者黏性提升到了‘既可以關注自發原生內容,也可以關注送上門來的預編輯派發內容’,而且這些內容的獲取,都已經成為了國內網民的習慣。
所以,哪怕將來我們超過了qq/微信的使用者量,客戶也不會去登出qq號、或者刪除微信app,他們只會每天在初見上花越來越多的時間、在微信上花越來越少的時間,降低微信的活躍度。
從今年1月份藤迅微博上線、到後來我們推出圈子和公眾號、再到如今藤迅出微信。這一切競爭的核心是什麼?是我們雙方都在害怕,害怕‘萬一哪一天我們的使用者量下降,我們會不會很快失去粘性?’。經過各自半年多的佈局,我們和藤迅都回避了這種可怕的前景,但是,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
與會的其他技術男和策劃、運營負責人,早就聽得有些不耐煩了。覺得陸文君長篇大論老生常談,究竟有什麼意義?
要不是看在陸文君的身份上,憑她的年紀資歷,只怕早就被人嗆了。
直到陸文君恰到好處地提到“也帶來了一些副作用”,騷動的人心才安靜了下來。
再給一點耐心吧。
“這個副作用就是——在我們和藤迅兩家的交叉爭奪之下,中國網民提前步入了‘內容過度分享’的時代。”
此言一出,滿場一片安靜。
沒有人表示認同,也沒有人明確表示不解。
“內容過度分享?這是個什麼鬼?沒聽說過這個概念啊。陸總自己編的名字吧?”
“這就過度分享了?美國人那邊也沒聽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