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2 / 4)

小說:噴神 作者:恐龍王

小節,能省出20秒鐘,把c方案的煽情套話加進去幾句,然後放慢點語速。嗯,3分鐘應該沒問題。你行的,每套方案都練過好多遍了……”

南筱嫋在提綱上隨手勾畫了幾筆,自己看得懂就好。

鉤完之後,她就對身邊的馮見雄投去確認的眼神,並得到了一個肯定的目光,和馮見雄緩緩而堅定的點頭。

《周易》當中,“窮則變”的原意,相信只要稍微對文化有點尊重,百度百科一下,都能知道,是“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

而不是望文生義者們想當然的“貧窮了就要想辦法改變”。

換句話說,關鍵在這個“窮”字,是窮盡、發展到頭的意思,原本跟貧窮沒有半毛錢關係。

“但是,對方不可能走那麼偏的,他們肯定會乖乖和我們辯‘貧窮/窮困就要想辦法變通’。因為‘窮則思變’和《周易》中的原文相比,多了一個‘思’字,有了思,談的就不是客觀事物自動發展的規律了,而必須是談人的主觀能動性。

所以,我相信對方不會行險的。就算他們看了百度百科,強行把辯題往周易原意上靠,我們也可以指出這個‘思’的不同,讓他們白白丟分。”

這番話,就是賽前馮見雄反覆和南筱嫋強調過的。

當然,如今在比賽場上,他不可能再碎碎念,只是一個眼神,就把上述內容用“呼叫指標”重新輸入給了南筱嫋。

一場定義戰,就在雙方都沒有開口的無形之中,直接結束了。

就像電影《英雄》裡,李連結和真子丹“在意念中決鬥”。

比賽的基調,至少已經定在了討論“貧困/窮途末路”就要如何如何,而不是空對空的談“物極必反”這種玄學命題。

“……馬克思說過,當市場產生一種需求,它比十所大學更能推動科技的進步。古往今來無數的例子,都證明了需求和不足,才是激發向上的本因,也是催人奮進的源動力……”

“……如果窮不生變,為何會有無數的歐洲困頓者踏上橫渡大洋的險途,遠赴美洲墾殖開拓、哪怕面臨可怕的疫病、天災、蠻族也毫不畏懼?如果窮不生變,為何會有無數寒門學子懸樑刺股,以求一朝登上天子之堂;為何時至今日,還有無數農村中學生相信知識改變命運、奮力一搏?因此歷史早已證明,窮則思變……”

三分鐘很快,顏若男的立論比較平穩,也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主要是因為這個辯題正方本來就偏向於唱高調,在反方還未展開之前,實在很難主動出擊。

不過顏若男倒是還挺縝密的,辯詞中主動堵漏了一些可能被對方舉孤證反駁的點,沒把“窮必然一定讓人思變”的話說死。而是儘量強調“窮是讓人想辦法改變策略、變著法兒奮進的最主要源動力”。

“很精彩的立論。”主持人薩貝南說了句場面話,也帶動大家鼓掌,然後轉向南筱嫋:“下面有請反方一辯立論,時間也是三分鐘有請。”

第24章 阿三為什麼不思變

“謝謝主持人。”南筱嫋款款而又簡短地致謝,然後也直奔主題,

“窮則變這三個字是數千年來的經典圭臬,我方當然不會就哲學原理表達不同看法。但今天的辯題是‘窮則思變’,這個判斷就涉及了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那麼,‘貧困/窮途末路’是否會極大概然地促使人思變呢?我方的觀點是未必,即窮未必使人思變。

下面,我方將詳細陳述具體原因:首先,辯題中這個則字,從語法來說,應該解釋為‘就’,也就是說,對方辯友的立場,應該是‘窮,就會導致人思變’,這個‘則’代表了充分條件。因此只要找到反例,證明有些人窮了也不思變,自然就屬於‘窮未必思變’。

其次,對方辯友或許會說,‘思’代表的是人的主觀內心活動,而非外在有跡可循的客觀行為。因此即使‘思’了,也不一定用行動表現出來。如果這麼解釋,那麼‘窮’在對方辯友看來,或許只是導致‘變’這個行動的‘必要條件’但我方要說的是,即使將‘窮’認定為‘變’的‘必要條件’,同樣是不成立的。後續我們將一一證明。

因此我方的觀點總結如下:窮既不會必然導致思變,也不是導致思變的必要前提。窮與變之間也沒有明確的概然性關係,很多被認為是窮則變的事例中,真正導致變的原因也不是窮……”

“在印度,有數以億計的窮人,他們遠遠活在溫飽線以下,每天的營養攝入根本達不到國際衛生組織定的維生熱量閾值,但這些人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