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費用,只要學子們高興,太平天國政府就願意全部承擔起來。
當然,前提條件是,願意接受天真政府資助的學子們,在學成之後,必須回國為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效力。
不過,對於太平天國政府的這種善意的舉動,英國政府卻總是以種種的理由和藉口,進行百般的阻撓。
他們一方面聲稱。所有的大清國留英學子,由於年紀尚輕,對突然冒出來的這個新生的太平天國政府,打心底有一種異常的恐懼感,所以,他們寧願從此四海漂泊,也不敢接受太平天國政府這個紅色恐怖製造者的恩惠。
但另一方面,為了防止這些大清國留英學子中某些人員會與太平天國政府同流合汙,英政府指令海軍軍校方面,對這二百三十位留學生實施了秘密監禁。
先餓飯、接著洗腦,洗不乾淨就再繼續餓飯,然後再使勁地給你清洗
在經歷了三個多月這種非人的折磨之後,這二百三十位曾經志向高遠的人之俊傑,開始產生了分化。
雖然為了生存。一半多的學子們最後選擇了一切聽任英方的安排,但是,依然還有一部分對故土實在是難分難捨的學子們,選擇了誓死也要回歸祖國的艱苦道路。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在這裡必須要加以特別指出的一點是,所有能夠來英國深造的留學生中,根本沒有一個是前大清國的高幹子弟。因為在前大清國在的主流社會當中,連外交官這種高尚的職業,都會被士林所不恥的稱之為“鬼使”的心目中,至於遠渡重洋去留什麼學,那就更是一件沒啥可值得炫耀的苦差事了。自然也就不會有王族高幹子女趨之若鶩的場面出現。D
………【第一九章不過 令助手們欣慰的是 他們的】………
川石玉瑁相比起來,他的那位“鄰居”安西邊疆區的丁甲覽朝鼎,顯然就要忙得多了。23Us.com
要說他的那種忙,主要還歸結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天朝政府所一向積極倡導的人道主義政策,大大地“害”了他。
因為自一八五七年的印度反英大起義一爆發開始,他就不得不要接受一個現實,他的安西竟成了印度起義者的大後方,無論是戰鬥中的潰散兵馬,還是已經傷病纏身的印方將士,也不管你願意不願意,就是一個勁地呼拉拉朝他的轄區內跑。
這種事情要是放在正常的情況下,那可就是強行越境,是對天朝主權的嚴重踐踏。
但眼下,肩負著保衛天朝邊陲重任的藍朝鼎,卻無法用正常的手段來處理現實中所出現的問題。
天朝講人道,潰散進來的兵馬只不過就是來討要幾口吃食,果果腹而已;而大批傷病員的湧入,目的同樣也是很簡單,就是一個求醫治病。你說你能把這些人怎麼地?
難道你一個號稱是人道主義國家的政府,會眼看著一個個活生生的人餓死、病死,或者是把身上的血流乾在你的邊境線上?
當然不能。天朝的軍隊無論在任何的時候,在任何的地點,從來都不會對窮困潦倒之人以及傷病纏身之人動刀動槍的。
所以,“人道”逼迫的藍朝鼎只好暫時充當起了印度起義者們的收攏大隊長,缺吃給吃,少穿給穿,傷了的幫你看,病了的許你養,然後再禮送出境。
當然,如果說藍朝鼎就是印度起義者的收攏大隊長,這顯然還很不公正。因為,在那些年裡,經過藍朝鼎之手所曾經“收攏”過的,可並非只是來自印方的那些急需幫助之人,這其中還真就有部分是來自英軍計程車兵。
對那些同樣是越境而來的英方士兵,藍朝鼎也得照收不誤,不僅照收不誤,還得必須確保這些非法越境者的人身安全,以免傷害到天朝政府的崇高聲譽。
這是一種很棘手的事情,供吃供喝、醫傷療病都好說,那不過就是天朝政府從兜裡掏些錢出來的事情。但問題是,收容英國人是會觸及印度人的神經的,所以,為了這些非法越境的英方士兵,藍朝鼎還必須要磨破嘴唇子地去跟印方講政策。
你看看,既要出於人道主義對登門者進行收攏和幫助,還要充分注重外交上的政策,一面造成不必要的外事糾紛,這種活兒能好乾?能不忙?
其次,從藍朝鼎能夠如此一絲不芶地嚴格執行天朝的人道主義政策的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身為員戰將的藍朝鼎,還是個極其善良的人。
比如說,藍朝鼎的鄰居石玉混,也曾零零散散地收容並幫助過印方的一些散兵和傷病員,但當一八五八年印度的暴動軍大舉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