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後,穆罕默德?馬拉?貝格依依不捨地告別了林鳳祥和左宗棠、李侍賢等人,在西北軍政公署專門為他所派出的由祁寶相親帥的一營精騎人馬的陪同和護送下,繼續踏上了前往天京的悠閒旅程。
完成身上所肩負著的光復天國大西北重任的林鳳祥和左宗棠,在戰火和硝煙散去之後,又與李侍賢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建設和發展天國大西北的偉大事業之中。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需要,西北軍區根據天朝最高統帥部的命令,對下轄的各部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整編和裁減。
此間,朱錫琨、李鴻藻和羅瓊樹分別所統率的紅二軍、紅十九軍及紅二十軍得到了適當的加強,並按照三三制重新進行了整編。各軍除去有著三個步兵師之外,還都新誕生了一個炮兵師,再加上軍師直屬的警衛、通訊、特務、後勤等各類的專業分隊,每軍全員編制已超三萬人。
第一民族軍與第二民族軍的番號被取消,與其他各部所屬的獨立騎兵分隊一起,先是被整編成了西北軍區獨立騎兵軍,其後,又獲得了天朝紅軍第三騎兵軍的新番號。
劉昌林所帥的西北紅軍獨立騎兵師,在西北全面光復之後不久,就被劃撥進了石祥楨北方軍區的建制,兩年後,擴編為天朝紅軍第二騎兵軍。
而西北軍區所屬的其他各軍,則一律被劃到了李侍賢所主持的西北農墾兵團的序列,成為了一手拿槍、一手拿著各種勞動用具的農墾軍。
當然,在整個大西北的農墾運動之中,新疆的農墾任務當屬最重。原因很簡單,儘管在新疆一省就有著錫琨和李鴻藻這兩支強大的主力野戰軍,看上去好像不少,但是,在西北軍政公署及西北軍區安排下,無論是位於北疆的李鴻藻部,還是南疆的朱錫琨一軍,卻都沒有一個是在靠近邊境的位置上。不僅如此,在西北軍區的下面,還根本就沒有單獨的邊防軍的建制。
也就是說,所有墾區內包含著邊境地段的農墾軍們所肩負的責任,就絕不是僅僅的埋頭生產,他們同時還要擔負起維護祖國邊防的安寧重任。
其實,這類的情況在西北的其他各省同樣也能遇到,只不過表現的形式略有一點兒的不同而已。那就是各省的農墾軍在發展生產的同時,還要負責起其所在地各城市的衛戍及警備。
於是,在新疆,農十一、農十四、農十三軍從南到北一字排開,農十一軍的陳德才坐鎮喀什噶爾,手挽和闐;農十四軍的鄒國劍雖然是把軍部設在了古爾班阿里瑪圖,其墾區的勢力卻擴及至庫車;而農十三軍韋以德,則將塔爾巴哈臺和吐魯番,通通地都一起摟進了自己的懷裡。
在近十年的時間裡,以林鳳祥和左宗棠為首的西北軍政公署,利用天朝政府所頒發的各種獎勵政策,由內地的河南、兩湖、江浙,甚至兩廣等地,為李侍賢的西北農墾兵團充實了數百戶的人馬。
在廣大農墾人的努力下,新疆也與西北的其他各省一樣,不僅令遍及天山南北的一個個大型的農場和牧場拔地而起,不僅建立起來了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各式工業企業,在各方面都已經達到了自給自足的目標,還經過了近八年的英勇奮戰,直把鐵路引到了伊犁。而那漫長的有線電報線路,則更是可以直接把他們與祖國的心臟,如今的國都北京,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而在這近十年間,在對外的問題上,西北軍政公署更是認真地貫徹執行了天朝政府的全盤戰略,在始終保持了與浩汗國的親密友好之外,透過不斷地斡旋,幫助一直期待著能夠獨立自主地把握自己的一切命運的布魯特人,最終擺脫了布哈拉汗國的統治,建立起了一個全新的布魯特王國。
不僅如此,林鳳祥和左宗棠還悄悄地把手伸向了那個早已被沙俄吃到了肚子裡的哈薩克三帳。
意猶未盡,那就看看最熱門的其他了哪些章節吧!
┊┊┊┊┊┊┊┊┊┊┊┊┊┊U!~!
………【第四○六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哈薩克汗國的分裂局面,自然也要引來希冀得利的漁翁】………
十五世紀二十年代,在那個曾經飲馬過多瑙河的“金帳汗國”的東部,出現了一個以錫爾河下游為中心,北至託博爾河,東北至額爾齊斯河的烏孜別克汗國。
一四五六年,由於與阿布海兒汗爭奪汗位失利,一個叫克烈和一個賈尼別克蘇丹,率領部眾倉皇脫離烏茲別克汗國東逃,並被東察合臺汗國可汗也先不花二世所收納,開始了他們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及七河地區的遊牧生涯。
於是,這一部分脫離烏孜別克汗國的人,就被人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