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師傅住在村西頭的農舍裡,簡陋的土坯房,前後兩間,前面生活起居,後間當廚房用,側面有間茅棚用來堆放雜物,這些雜物,大部分是徐師傅撿回來的木頭,房裡的傢俱都是用廢木料手工打造,水杯上還刻有圖紋。
周坤拿起水杯欣賞了一會兒,笑著稱讚:“果然是好手藝,以後我要來這兒開店,專從師傅手裡進貨,生意肯定紅火。”
李安民心說瞧這馬屁拍的,才看個杯子就等不及給人戴高帽,小心別戴歪了。
繃帶小夥說:“別費心了,徐老伯不接生意,買兩個作紀念可以,想進貨就不成了,不投緣的,想買都買不到。”
徐師傅把餛飩放進冷櫃裡,搬出小凳子請客人坐,周坤從口袋裡掏出在白雲軒買的觀音墜,問道:“徐師傅,你雕過類似的菩薩象嗎?”
徐師傅從床底下拖出木箱,裡面裝滿了木雕小件,有壽老、彌勒佛、馴鹿等等,每一件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也有觀音像,雖然還沒打磨上色,但從細節形態上足見真功夫,看來周坤的馬屁沒拍錯,有這麼一手絕活何苦走街竄巷地賣餛飩?
周坤把徐師傅刻的觀音像與在白雲軒的作比對,又與攤子上買的便宜貨比較,很明顯,徐師傅刻的紋路、深淺與白雲軒的更相似,學國畫的都知道,每一派有每一派的風格,技法也各有不同,雕刻也是一個道理,李安民和高涵是看不懂,但周坤稍有涉獵,她說:“看來徐師傅跟白雲軒的雕刻師都是陳派高手。”
徐師傅正用平刀削去木料表面的凹凸紋理,聽她這麼說哼笑了一聲:“我就是個賣餛飩的,玩木頭圖個興趣,哪有這個派那個派?喜歡就拿去,十塊錢一個。”
周坤二話不說,掏了一百塊錢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