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小說:白伏詭話 作者:青詞

那看大門的工作不做也罷,衛軍哥,你怎麼也跟著跑過來?這又不是什麼好地方。”炮筒是農村兵,退了就是退了,沒分配到工作只能自己幹,沒聽過有好單位不要,偏出來當無業遊民的。

“不是說好男兒志在四方嗎,總是靠老子算什麼出息?”葉衛軍剛出家門時有點衝動,但出都出了,他是沒臉再折回去,機關部門那些複雜的人際關係他搞不定,再出差錯,不僅影響自己,還會影響他爸的名聲。

“那你接下來打算怎麼幹?需要錢說一聲。”張良帶出來的家當比葉衛軍多,大不了全貼。

“衛軍哥就留我車行裡,有床有鋪的多好?良哥還嫌擠,非要去租房子住。”

“得,就你這小車鋪子?養兩小弟都緊巴。”張良拍開炮筒的臭腳丫,對葉衛軍說,“你住我那兒吧,雙層鋼板床,跟部隊裡差不了多少,還帶間小灶房,條件不錯了。”

“都成,張良,你現在幹什麼?”葉衛軍本來還以為他跟炮筒一起開車行,聽起來似乎不是那麼回事。

“當小販唄,賣磁帶,糊兩頓飯錢還湊合。”

這時期,張良的老家正掀起一股搖滾熱,大批次的打口貨被塑膠垃圾進口者賣給小販,再由打口販子轉運到各地銷售。

207地道的阿冰哥就在做打口生意,張良以批發價拿貨,再單張轉賣,從中賺取差價,收益甚微。

“這貨來頭不正,做了不心慌?衛軍哥,你勸勸他,找個正經活又不難。”對炮筒來講,但凡跟“走私”掛上邊的都叫壞事。

“你懂什麼?這按塑膠廢品來賣誰能管得著?等我把進貨路子都摸清了自個兒去撈。”靠這二手貨源只夠勉強吃得上飯,如果像阿冰那樣,以廢品價回收貨物,賺得就多了。

葉衛軍當時也沒往更遠的層次考慮,眼前最大的難關就是維持生活,炮筒一個車行養三口,本錢沒扳回來,混口飯吃也不容易,張良賣打口貨的窩點就是他租的救難房,屋裡橫著拉塊布簾做隔門,前面吃喝拉撒,後面全是帶子,偷偷摸摸不說,生意還不穩定,有時幾天下來一盒都賣不出去。

葉衛軍當然想安穩地拿固定工資,於是他每天晚上跟張良睡上下鋪,白天卯足勁出去找活幹,起先他不明白,為啥張良不正正經經找份工作來做,非要跑去賣磁帶,等他在市裡繞了半個月下來才發現,沒學歷的退伍兵找工作那叫一個難,他們最擅長的技能就是深入敵營、刺探軍情,六年軍營生活讓他們與社會完全脫節。

也不是沒有合適的工作——保安、管場、看大門的。

不過他們連隊裡有句話叫做:寧當乞丐、不做保安。

管場都是些不務正業的流氓在做,葉衛軍連想都沒想過,看大門的……他拉不下面子,張良就是不想給人看門才大老遠跑來N市賣垃圾,其實都好不到哪裡去,只不過看大門是為別人看,賣廢品是給自己幹,相較之下,還是後者自在,雖然沒有門面也算是個體經營了,還走在潮流尖端呢,別看張良像個白面書生,骨子裡的叛逆勁兒比誰都大。

葉衛軍連倒賣打口貨都幹不了,尤其在知道所謂的打口只不過是國外的垃圾之後,低價高賣在良心上更是過不去,不靠家族關係,想找份踏實又體面的工作確實難如登天。

無頭蒼蠅的日子持續了將近兩個月之久,直到有一天,李安民帶著新認識的朋友到泰興街吃飯,順道路過謝記車行時聽炮筒提起這件事,她隨口說了句:“唉?北京路上不是剛開了家小武館嗎?正在招人呢,怎麼不叫油子哥去試試?”

因為這無心的一句話,葉衛軍不僅找到了紮根點,更結識了一號神人:毛禿。

毛禿是小武館的老闆,成年頂著個光溜溜的青皮頭,據說他曾是少林弟子,十八羅漢手舞得出神入化,同輩中有人靠開武館發家,他也帶著小徒弟空明下海撈魚,還能順道弘揚中國傳統武術,經過幾個月的考察,他發現N市的治安狀況差到極點,北京路靠近流氓群聚的207地道,毛禿經常能在附近目睹打架鬥毆的現場。

依他考量,比起花架子,市民們大概更願意學習有實用價值的防身術,所以他最需要的就是像葉衛軍這樣有實戰經驗的退伍兵。

應聘時,葉衛軍還順帶推薦了張良,可惜武館只有兩個場地,毛禿沒有更多的錢再請個教練,連葉衛軍的工資都是從他自己嘴裡摳出來的,很多行業在起步階段,老闆的生活條件不一定比員工好,更何況毛禿為了開武館欠了一屁股的錢債和人情債,他得慢慢還。

李安民的新朋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