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的面上,幫他們一把吧。”
“旱災!”譚縱聞言頓時一怔,他這幾個月來一直在忙揚州和蘇州的事情,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湖廣出現旱情,聽遊洪昇所言好像十分嚴重,於是沉吟了一下後,衝著遊洪昇說道,“這種賑災的事情應該由戶部負責,本官好像無能為力。”
“受災嚴重的幾個州府一個月前已經來京城向戶部彙報旱情,希望能儘早撥下賑災物資,安撫民心,可戶部的官員直到今天還在為撥下多少賑災物質而爭論不休,按照這樣的辦事效率,不等賑災物資到達,湖廣已然形成了饑荒。”遊洪昇神情凝重地看著譚縱,“湖廣盛產稻米,是大順第一產糧大區,今年已然受旱,如果不能安撫受災的百姓,不僅影響到來年的糧食產量,更是極易激起民變。”
聽到這裡,譚縱只能搖頭苦笑了,一般來說,上報災情的不僅有當地州府的官員,還有當地監察府的人,兩者的災情彙報將成為戶部判斷災情的依據,戶部據此撥下賑災物資。
確定災情是一回事,可是往下發放賑災物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裡面牽涉到多方利益,往下發多少賑災物資,每個州府如何分配,以及經手的官員獲得多少好處,稍有一方的利益不能滿足的話,這賑災物資就難以往下發放。
“遊大人是如何得知湖廣災情的?”猛然,譚縱意識到一個問題,沉聲問道,除了戶部的官員外,京城的人誰會關心千里之外的旱災。
“實不相瞞,長沙府派來京城彙報災情的官員是下官曾經的下屬,今天一早無意中在街上遇見了賣菜的內人,進而知道了大人也在這裡,因此就帶著湖廣幾個受災州府的官員來驛館找下官,希望大人能在官家面前美言幾句,早日使得戶部撥下救災物資。”遊洪昇聞言,宏聲向譚縱說道。
“原來是這樣。”譚縱點了點頭,“此乃國之大事,本官有機會的話,自會向官家稟明。”
“謝大人!”遊洪昇見譚縱答應了下來,連忙衝著他躬身行了一禮,透過他對譚縱的瞭解,只要譚縱答應下來的事情,那麼一定會辦到。
譚縱才不相信那名長沙府的官員今天早上在街上是“偶遇”遊洪昇老婆的,天下間哪裡有這麼巧的事情,官家要回京的訊息剛剛傳來,他一大清早地就去街上軋馬路,而且“湊巧”遇見了遊洪昇老婆。
憑藉著遊洪昇的智慧,肯定看出這是那名官員刻意而為的,目的是透過他讓譚縱在官家面前美言幾句,使得他們能儘快拿到賑災物資。
就像譚縱說的那樣,湖廣的旱災乃國之大事,為了大順,為了那些災民,遊洪昇豈會與其計較這些。
譚縱現在只是認為戶部的那些人是為了私利而沒有及時下撥湖廣地區的賑災物資,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趙雲博和趙雲兆會在裡面興風作浪,進而在湖廣地區掀起了軒然大波。
第四百六十三章 伺機報復
第二天上午,京城七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在內閣閣老和皇親國戚的引領下齊聚在城外,恭迎官家回城。
作為監察府江南六品遊擊,譚縱有幸加入到了迎接的隊伍中,不過卻排在了官員佇列的後面,在黑壓壓的人群中毫不起眼。
由於人太多,譚縱不僅沒瞅見官家長什麼樣,就是連官家所乘坐的御輦都沒能看清,只覺得旌旗招展,鑼鼓喧天,一派喜慶熱鬧的場面。
官家的御輦進城後,五品以上的官員隨著御輦進宮見駕,至於五品以下的官員就地解散,從哪兒來的回哪兒去:他們品級太低,沒有官家的傳召根本就進不了紫禁城。
譚縱夾雜在那群六、七品官中,隨著人群往城裡走去,由於周圍的人都不認識他,倒也沒人來騷擾他,落了一個清閒。
“譚大人!”譚縱剛走進城門,耳旁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扭頭一看,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過來,從官服的補子上看也是個正六品的官。
“閣下是……”譚縱覺得自己並沒有見過這個人,不動聲色地問道。
“在下安王府管事汪海潮。”中年男子微微一笑,表明了身份。
“原來是汪管事,久仰,久仰。”原來此人就是趙雲安的大管家,譚縱聞言,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衝著中年男子拱手說道,如果不是此人自報家門,他還不知道安王府的管事叫汪海潮。
“我家王爺三天後在醉月樓裡設晚宴,請大人屆時前來赴宴。”汪海潮走上前,笑著向譚縱說道。
“請轉告王爺,夢花一定準時赴宴。”譚縱聞言,以為趙雲安找他有事相商,於是衝著汪海潮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