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教育市場格局,更別說是滿足於新型教育模式的後續成長要求。
只有入場的資金和勢力越多,才能替他分擔足夠的壓力。
到時候,為了前期投入的資金不被打水漂,即使面對的局面再困難,這些人也只能是咬牙自己上了。
於是乎,梁羽一邊跟這些人展開拉鋸戰談判,反覆試探他們的價格底線,另一邊,則繼續給這些貪婪的傢伙製造壓力。
而很快,他便有了一個這樣的機會。
“很抱歉,關於上次的會晤過程,沒能當面表示支援。。。其實,從心底來講,我是非常認同,這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將會取代舊有的教育模式,只可惜,職務所限,我不能輕易表態,只能事後聯絡,希望這次的結果能夠讓你滿意。。。。。。。”
梁羽聽到這話的時候,已經是在水木大學校園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高校論壇上。
雖然之前的那次商談聚會,並未取得實際成果,但私底下,卻有不少官員和教育界人士表示,希望他參加這次活動。與會者除了他們這些受到邀請的人外,基本都是教育部、各大高校的重頭人物,包括但不限於39所985大學、121所211大學名單在內的所有校區校長,連同許多畢業於這些學校的知名中外校友一起,出席這次關於國內高等教育方面研討的重要盛會,而討論的關鍵議題,便是和他拿出來的投資計劃有關。
第三百四十八章:造勢與高等教育的問題
眾所周知,國內�